第七一  至  第八〇

71**時間: 地點:
    (此時高宣已在前廳,便邀入內室。)
    (施禮請畢,隱娘向南正坐,餘分東西坐下。)
    (高宣先與鐵公子略敘衷曲,鐵鼎便將景公子、火力士來由,與自己的始末說了
    (,舉手向咸寧道)
鐵 鼎:幸軍師在此,事可必濟。
    (忽一人掀簾而進,紫面三髯,儒巾野服,二高立起來,笑迎道)
一 人:今日可謂七星聚義矣!
立 起:(那人道)若然。我是阮小七了!
    (撫掌大笑。)
咸 寧:此是舍弟不危。
隱 娘:(隱娘忽立起身道)君等已安頓在此,大家商議起來。
      我去復了軍師,以便剋日進兵。
高 宣:請仙師用一杯素酒去。
咸 寧:(咸寧代辭道)到不必,仙師千年不食不饑,一日千鐘不醉。我等不敢褻瀆。
    (都送至二門,隱娘)
隱 娘:住足,外有耳目。
    (跨上蹇衛,如飛去了。)
    (出了東關,見大路上有屯紮的燕營,就從小路抄過。)
    (遙見自家旗號人馬,剛到華不注山下安營下寨。)
    (隱娘直造營門,軍士疾忙報進。)
    (軍師亟出相迎,卻不見有鐵監軍,心甚疑惑。)
    (方欲動問,隱娘早說出幾句話來。)
    (有分教:不注山前,殺盡了叛主的貔貅軍士;濟南郡內,激起了報國的龍虎英
    (豪。)
    (且俟下回分解。)
    (第三十四回 安遠侯空出三奇計 呂司馬大破兩路兵)
    (當下聶隱娘把路遇景公子、火力士,與救了鐵監軍,就入濟南城,又得會副軍
    (師,現今在興賢裡高宣家下,只候軍師密信傳知,便為內應情由,備述一遍。
    ()
    (呂軍師聞言大喜,舉手)
舉 手:請仙師駕返蓬萊,啟覆聖後。我這裡著馬靈通信與他。
    (隱娘自向登州去了。)
    
    
72**時間: 地點:
    (卻說濟南城中文武官員聞知李遠敗沒,早已安設三個大寨,防備青兵。)
    (中寨是臨清總兵朱榮與參將楊宗,左、右二寨,是兩員都指揮,一姓冀名英,
    (一姓劉名忠。)
    (三營共有一萬八千軍馬。)
    (文官布政司段民、按察使墨麟、參政李友直、副使柰亨,並副將張保、游擊鍾
    (祥,協力守城。)
    (探得青州兵馬將到,朱榮等會集商議間,有段布政差官前至營門,說寇敵初臨
    (,乘其未立寨柵,擊之可以取勝,速宜星夜進兵。)
    (冀英立起,即欲點兵前往。)
朱 榮:(朱榮就止住道)去不得!
舉 手:(冀英道)卻是為何?
    (原來朱榮雖隨燕王經歷行伍,卻是冒濫軍功做的總兵,十分膽怯,反作色大言
    (道)
朱 榮:他們文官不知一槍一刀之事,只會坐談勝負。
      敵人銳氣方張,總有關、張之勇,亦未可遽攖其鋒。且看他來的兵將如何,
    或用謀,或用戰,自然別有良策。經雲『以逸待勞者勝』,何故反去迎他?
    (那楊宗又是個武進士,在建文時為廣昌守將,降了燕王,升為濟南參將,只會
    (咬文嚼字,若說到相殺,便是害怕,也就贊襄道)
燕 王:元戎臨事而懼,好謀而成。
      兵貴持重,不可欲速,大有高見。就是諸葛武侯一生,也只『謹慎』二字為
    章本。不是小將說要連夜去殺他,請問段布政,何不自己來試試,只差人說句話
    呢?我等不服他節制,何用睬他?若勝則彼文官攘為己功,敗則歸罪於我等。不
    可!不可!
朱 榮:(冀英問劉忠)你的主意若何?
燕 王:(劉忠道)他們文官來吩咐,就是該去也不去!
    (冀英孤掌難鳴,只索罷了。)
    (次日辰刻,王師先鋒小皂旗、楚由基,直到寨前挑戰。)
    (朱榮登台一望,只有五、六百兵馬,就大著膽開營迎敵。)
    (問手下誰能先擒此賊,早見鸞鈴響處,一將應聲出馬,卻是守備於諒,向為燕
    (府親信小校,近日升來的。)
    (他知道什麼利害?挺槍大呼道)
朱 榮:不怕死的前來!
楚由基:(楚由基大笑道)這等小卒,也來臨陣?
      殺你當不得什麼,可教你主將來獻首級!
    (於諒大怒,劈面就刺。)
    (由基用戟一隔,槍已撇開了五、六尺遠,隨手一戟,直透咽喉,死於馬下。)
    (朱榮著急,只待要走,冀英拍馬出陣,大喝)
朱 榮:狂賊休走!
小皂旗:(小皂旗大叫)楚將軍小息,待我取他首級!
    (由基遂勒馬回陣,看他二人鏖戰:
    (  一個用的是銛渾鐵綠沉槍,卻似黑蛟掀大浪;一個用的是銛銀梨花槍,猶
    (如白蟒攪狂風。)
    (一個玄甲玄袍,背插皂旗,人稱為皂旗張使者;一個白馬金盔,項纏紅帕,向
    (號作白馬薛將軍。)
    (正是棋逢敵手難饒著,戰到垓心不自由。)
    (二將戰有四十合,那冀英是燕王部下宿將,卻也敵得住,皂旗就佯敗而走,冀
    (英道是少年膽怯,驟馬追來。)
    (皂旗一掣兩箭在手,先放一箭,冀英側身躲過,就那側身裡連珠一箭,早中眉
    (心。)
    (墜於馬下。)
    (由基飛馬趕上一槍,結果了性命。)
    (朱榮、楊宗等大駭,亟回身緊閉營門。)
    (二將也不來衝殺,扎住了人馬。)
    (軍師大隊已至,聞得兩位先鋒得了頭功,各加獎勵。)
    (詰旦,秣馬蓐食,進兵搦戰。)
    (燕營將士,面面廝覷。)
    (只見帳下一弁,出身抗言道)
軍 師:小將不才,願請出戰!
軍 師:(楊宗看時,是把總王有慶,隨問)你有何能?
小皂旗:(王把總道)小弁向來叫做王鐵槍,雖及不來王彥章,也不把這伙賊人看在眼裡
    !
朱 榮:你若能勝,我當保升參將;若不勝,便怎麼?
小皂旗:(王把總道)割下卑弁的頭去!
    (朱榮即教選匹好馬,並將自己有餘的衣甲賞了他,大開營門,出到陣前。)
    (軍師下令斬了此賊,就踹其營。)
    (右軍內朱彪飛馬而出,更不打話,即便交鋒。)
    (戰有十多合,王有慶拖槍而走,他善會使的流星錘,能百步打人,所以賺朱彪
    (去趕。)
    (看看追近,左手在懷裡探錘和索,向後覷得較親,劈面一擲,朱彪忙躲不及,
    (已中了頦左骨上,負痛跑回。)
    (鐵槍驟馬來追,董彥杲大怒,舉手中蛇矛,縱坐下驪朐,當前截住,大喝)
董彥杲:鼠子敢弄伎倆!
    (蛇矛早到心窩。)
    (王有慶雖然招架了,覺氣力不敵,打算略戰幾合,便要用那話兒。)
    (彥杲見他槍法,是江湖上一派虛幌的,沒有多大本事,賣個破綻誘他,王鐵槍
    (刺了個空,和身扌顛入,彥呆就馬上一手抓住勒甲絨縧,將腳尖兒把他馬一蹬
    (,脫了雕鞍,活擒過來,擲向營前。)
    (眾軍士撓鉤亂下,拖將去了。)
    (呂軍師羽扇一揮,七營上將奮呼衝殺過去。)
    (朱榮、楊宗,拍馬先逃,劉忠揮兵迎敵,早中了楚由基神箭,翻身落馬。)
    (各軍無主,登時潰亂,勢若山崩。)
    (王師奮勇掩殺,燕兵倒戈橫戟,死者相壓於路。)
    (那時段布政正在城上,望見敗得勢頭不好,親自督軍出援,武將張保、鍾祥也
    (隨後來救。)
    (朱榮、楊宗等方得進城。)
    (段布政即斂兵先退。)
    (張保正迎著滿釋奴,一鐵彈打瞎眼睛,被女壯士活擒而去。)
    (錘祥一軍,為賓大刀截住,殺得心惶膽碎,無路進城,從刺斜裡向北逃了。)
    (軍師揮兵直抵城下,傳令並力亟攻。)
    (限在五日內要破濟南。)
    (又密遣馬靈,夤夜到高宣家,定在二十三日月上時內應。)
    (忽探馬連報,燕兵十萬前來救援。)
軍 師:濟南不應破在三月耶?
    (便問諸將,誰能在此獨當一面?董彥杲、劉超皆應聲敢任。)
軍 師:劉將軍別有用處。董將軍可留下本營,並左、右哨軍馬結營於此,晝夜更番休息
    。遏住城中人馬,使彼不得出城襲我背後,將軍之功也!北來兵將,必是燕王揀
    選,非同小可,我當親往破之。
    (命小皂旗、楚由基暫充左營,當夜悄然撤兵,向北迎去。)
    (次日巳刻,早望見燕兵人馬,漫山塞野而來,真個軍容威壯,有詩為證:愁雲
    (滾滾,旌旗閃日月無光;殺氣騰騰,鼙鼓震山河失色。)
    (弓弦響處,幾多歸雁墜長空;鞭影揮時,無數驚猿啼古木。)
    (蕭蕭班馬長鳴,似和鐃吹之調;穩穩雕鞍斜倚,預歌奏凱之音。)
    (旌旗旂炁,如流空五彩雲霞,顯出龍虎龜蛇之狀;矟戟槍刀,似照膽千行霜雪
    (,掃盡魍魎魑魅之精。)
    (正是:奇兵十萬出胸中,大將三人來閫外。)
    (原是段民早將李遠全軍覆沒情由先已飛章奏聞,所以燕王特簡足智多謀的名將
    (安遠侯柳升為大元帥,第一勇將丘福、朱能為左右大將軍。)
    (二人武藝皆萬夫莫敵。)
    (又命番騎驍將二員,一名哈山,一名帖木耳為先鋒,又挑選六衛指揮毛遂、蔣
    (玉、梁明、宋貴、周長、武勝,皆久歷戰陣之員為裨將,統率雄兵九萬,鐵騎
    (三千,殺奔前來。)
    (出京之日,燕王親自餞之。)
    (柳升負荷重命而來,不但是救濟南,全要踏平青、登、萊三郡,過了禹城地方
    (,早遇著王師列陣以待。)
柳 升:(柳升大笑道)好!
      好!省得我到濟南!
    (擺開軍馬,直臨陣前。)
朱 能:(朱能縱馬挺槍大呼曰)天兵到此,尚不速來跪接,要待剁作齏粉麼?
    (南陣上瞿雕兒出馬,認得是朱能,大罵道)
瞿雕兒:叛國之賊,不認得我父子斬進彰義城門?
    (朱能定睛一看,猜是瞿能之子,即罵道)
朱 能:無知小子!在此偷生,我今取你驢頭!
    (兩馬相交,兵器並舉,大戰百合,不分勝負,各鳴金收軍。)
    (柳升紮下營寨。)
朱 能:(朱能進前道)元師休小看了此寇!他的陣勢整嚴,隊伍清肅,內必有知兵者。
丘 福:(丘福笑道)朱將軍亦怯耶?看我明日破之!
柳 升:再戰一次,如不克勝,本帥別有良謀。
    (次日,丘福出馬,單搦瞿雕兒交戰。)
    (楚由基大呼一聲,飛馬直前,丘福見不是雕兒,喝道)
丘 福:小丑速回!殺汝恐污我刀。
由 基:(由基大罵)逆賊!
    (舉槍直刺。)
    (丘福亟架相迎,約莫鬥有四五十合,由基見是老將,沒些空隙,佯為落荒而走
    (。)
    (丘福縱馬趕去,只聽得弓弦響,急躲時,那枝箭在耳側貫去,射掉了半個耳輪
    (,大驚回陣。)
    (由基復扭身向後心一箭,正中護心鏡上,把鏡射作兩半。)
    (番騎帖木耳、哈三兩將齊出,大罵道)
由 基:不怕死的草賊,休得逃去!
    (由基正欲迎敵,早有卜克、滿釋奴兩騎突出,大呼道)
由 基:楚將軍少息!
    (卜克接住哈三,滿釋奴迎敵帖木耳,各戰有三十回合。)
    (釋奴假敗,好個帖木耳,勒馬不追,到來雙戰卜克。)
    (這是何故?帖木耳舊係火耳灰者之部屬,釋奴不認得他,他卻認得釋奴,知道
    (他鐵彈百發百中,極利害的。)
    (釋奴見賺他不動,就輕取二彈在手,才勒轉馬,一彈飛去,早打中了帖木耳手
    (背,急得棄了槍跑回本陣。)
    (說時遲,那時快,又一彈,正中哈三眼珠,直打進腦子裡去,更加卜克一槍,
    (死於馬下。)
    (柳升見折了一將,亟揮鐵騎出陣,以防衝突。)
    (軍師見他兵馬齊整,亦遂收兵。)
    (兩邊各枕戈待旦。)
    (柳長當夜定了計策,請朱能、丘福商議道)
丘 福:賊人糧草必從青州運來,我暗暗發兵截取,待他絕食慌張,可一戰而殲也!
    (二將稱善。)
    (柳升就煩朱能領鐵騎一千,毛遂、武勝領步兵二千,馬摘鈴,人銜枚,悄然而
    (去。)
    (下令諸將堅壁固守。)
    (小皂旗等向前搦戰,竟不瞅睬,軍師)
軍 師:是了!
    (亟傳賓鴻、劉超、小皂旗、卜克、牛馬辛、彭岑、宋義、餘慶八將,吩咐道)
餘 慶:燕兵兩日不戰,必去劫吾糧車。將軍等速領三千人馬前去,如其未劫,守定要路
    以御之,如其已劫,務必星夜追奪。既得糧車,交與運軍,不須護送。將軍等逕
    到青州大路上,立定營寨,防其圍魏救趙之計。如其不來侵襲,候我令到回營。
    若有兵將前來,須豫先迎去,逕行衝殺,不許他安營紮寨。勝則追趕五十餘里便
    止。
    (再令箭一枝,調選青州城內精兵五千,以助大戰。)
軍 師:誤事者國法具在,不敢曲徇!
    (賓將軍等領命,星夜前往。)
    (早遇護糧將士謝勇等,帶傷逃來。)
賓 鴻:軍師神算也!
    (遂同劉超、小皂旗、卜克,帶領一千精銳,前追三十餘里,看看趕上。)
    (朱能見後有追兵,還只道是護糧的又趕將來,即令毛遂、武勝押了糧車先行,
    (自己立馬橫槍於當路。)
    (劉超先到,更不打話,直取朱能。)
    (交手大戰,賓鴻就領著小皂旗衝殺過去,追取糧車。)
    (朱能心中著慌,要趕回救時,又被劉超纏祝假意大喝)
劉 超:著了!
    (虛幌一槍,亟亟趕去。)
    (劉超便緊緊迫上,卜克也就揮軍一齊來趕。)
    (朱能見前面自己兵馬已經殺散,糧車仍舊奪去,氣得三屍神爆,七竅生煙,拈
    (槍就取賓鴻。)
賓 鴻:(賓鴻大笑道)爾有何能,敢來劫糧?且吃我一刀!
    (朱能大怒,恨不得一槍刺個透明窟窿,無奈又逢敵手,追兵又逼上來,只得奪
    (路而走。)
    (賓鴻等趕了一程,回向青州去了。)
    (朱能走得氣急敗壞,見毛遂收拾殘兵,歇在那裡,隨問)
朱 能:武指揮呢?
賓 鴻:(毛遂道)不經鬥,與那個大刀賊戰夠三合,一砍兩段了!
    (朱能就同著毛遂,連夜回到本營。)
    (柳升見兵土折去大半,便問)
柳 升:將軍老將,何以至此?
朱 能:(朱能沒好氣)元帥好計,何以至此?
    (柳升默然。)
    (朱能方把奪得糧車,被他追及交戰情由,說了一番)
朱 能:賊軍中如朱能者,不計其數。縱有三頭六臂,亦抵敵不來!
柳 升:(柳升呆了半晌)我與諸公同受國恩,唯有盡力圖報。即前日之計,亦是大家商
    榷行的,不必追悔。而今更有一策,看使得使不得?
丘 福:願聞元帥妙策。
柳 升:前者兵馬少了,以致既得復失。今但留帖木耳與我在此守營,二位將軍並五員指
    揮及其餘將佐,挑選三萬雄兵,逕取青州,彼必返兵來救,那時諸公等扼其前,
    我逼其後,此圍魏救趙之策,孫臏之所以殺龐涓也!
丘 福:(丘福等齊聲應道)謹聽尊命。
    (隨點起軍馬,悄然逕襲青州。)
    (尚距百里,已有青軍迎上。)
朱 能:罷了!我的元帥計策,都在賊智之下!
丘 福:且盡力殺上去,勝得他便是有功。
    (當下劉超接住了朱能,賓鴻接住了丘福,還算得次國手與正國手對弈,可以勉
    (強支持。)
    (那毛遂等五個指揮與卜克等交戰,竟是差了八九個子的,如何對壘得來?但見
    (紛紛落馬,斬者斬,敗者敗,燕兵雖多,先已膽喪。)
    (宋義、餘慶一直指揮大軍卷殺過去,端的王師銳氣百倍,奮呼衝擊,所向披靡
    (,燕陣上勢如瓦解。)
    (朱、丘二將無心戀戰,飛馬脫去,賓鴻、劉超緊迫緊殺。)
    (燕軍大潰,個個棄甲丟盔,拋旗撇鼓,王師從後掩擊。)
    (早有探馬飛報柳升,親自領兵向前,接應回寨。)
    (賓鴻等亦即收軍,回繳將令。)
    (柳升又羞又忿,查點軍將,指揮宋貴、周長皆歿於戰,馬步兵被殺者九千餘名
    (,受傷者三千餘名。)
    (忽地心內又有一計,因兩次皆敗,不好再令朱能等去,就道)
朱 能:兩日遣人探聽,濟南城下有賊一枝軍馬,距住城中之兵,衝突不過,我當率軍破
    之,引出城內兵來,在西南角上立個大寨,與我為犄角之勢,更番挑戰。賊若擊
    此則彼應,若擊彼則此應,兩處合剿,必然就擒。煩二位將軍在此守寨,何如?
朱 能:元帥差矣!
      我等與元帥皆受心膂之寄,分不得爾我,就是兩番計策,未為不善,或被賊
    人間諜,以致彼得預備。今元帥設欲自行,視我等為不盡忠也。小將願與丘將軍
    同往,雖死無怨。
柳 升:如此,具見同心為國!事不宜遲。
    (便令挑選鐵騎一千,精兵七千,此刻即發,使他迅雷不及掩耳。)
    (二將督率兵士,偃旗息鼓,電掣星馳,差不多夜半已抵濟南,砍寨而入。)
    (王師雖是更番休息,有一半不睡覺的,當不得燕軍勢大,鐵騎衝突,登時沸亂
    (,睡著的都被踹死,巡邏的只辦得逃命。)
    (董彥呆支撐不來,殺條血路,望東北而走。)
    (約有三十里,才勒住馬,部下不及百騎。)
    (天已微明,見一簇敗殘軍兵,倉皇無路,彥杲亟令招呼,乃是雷一震,身中數
    (箭,領著董翥、董翱,亦皆受傷。)
彥 杲:(說道)兩個小將軍被他截住,兄弟死命殺入重圍,才救得出來。朱家姪兒已被
    亂兵殺死了!
彥 杲:(彥杲捶胸道)我怎的回見軍師!
董 翥:父親是起義功臣,這又非戰之罪,何妨呢?
    (四人又招集了些脫逃的軍士,也只有六百餘名,回到大寨請罪,細述被劫之故
    (。)
軍 師:此我未經算到,於將軍何尤?
      就今晚略施小計,連柳升大寨一總破個乾淨。
諸 將:(立傳諸將佐密示道)我料濟南之兵,必列成犄角以撓我軍。今晚未能立寨,必
    防我軍夜劫,我將機就機以劫之。
    (隨命卜克、瞿雕兒、馬千里、郭開山各統軍五百,逕劫空營)
瞿雕兒:從後殺出,彼必合圍,汝等可各分左右力戰。
    (又令劉超、阿蠻兒各統軍一千,從中營殺人,亦各分左右,接應瞿、卜四將;
    (又命賓鴻、董彥杲各領軍一千,一從營左,一從營右,接應六將;又喚宋義、
    (餘慶各帶步兵一千,皆持三叉火把,從後揚威吶喊而進,急他敗走)
餘 慶:那時將軍等從後盡力掩殺,趕至柳升大寨,只看燕營火起,便是我兵在他營中接
    應。內外夾擊,必然大破。彼決不敢北走,定向濟南而逃。黑夜之間,切勿邀其
    去路,只是從中截斷格殺,從後合力追逐,直搗濟南城下。
    (諸將皆遵領而去。)
    (隨又命孫翦、莊次蹻、小皂旗、彭岑各領鐵騎五百,從他兩寨夾空中間過去,
    (抄至柳升寨後。)
    (待濟南兵敗下來,即砍寨殺入,燒其糧草。)
    (餘將佐楚由基、俞如海、董翥、董翱、牛馬辛、盧龍各率鐵騎一千,精兵二千
    (,搗其中堅,接應皂旗諸將。)
    (調遣甫畢,雷一震厲聲道)
雷一震:軍師以末將為帶傷耶?我願當先!
軍 師:我寨中止剩滿將軍三百兵耳,安可不留汝為護衛?將軍既願衝鋒,可換下董翥、
    董翱二小將來。
    (一震大喜,軍師乃登觀星台以望之。)
    (當下卜克、瞿雕兒等統軍先行。)
    (不夠四十里,早見濟兵新營。)
    (吶聲喊,一齊砍入,真個空的,就向後營殺去。)
    (燕將朱能、丘福橫槍立馬,大叫道)
朱 能:鼠賊,中了我老爺的計了!
    (卜、瞿二將,呵呵大笑,當先接戰。)
    (忽一聲炮響,寨左朱榮、寨右楊宗,各領兵殺來,團團圍住,大叫)
朱 榮:休放走了一個!
    (卜克等四將全無懼怯,各分左右衝突。)
    (但見後面濟南兵馬紛紛星散,卻是劉超、阿蠻兒兩員猛將,舞動大刀,殺入重
    (圍。)
    (正迎著楊宗、被劉超揮作兩段。)
    (朱榮亟欲奔時,阿蠻兒大喝一聲,手起刀落,劈去半個腦蓋。)
    (就如兩個猛虎,從中一攪,把濟南萬有二千軍兵,衝作四分五裂。)
    (賓鴻、董彥杲兩枝兵,又分左右殺來。)
    (朱能、丘福正在酣戰之間,覺著部下皆呼號逃竄,正南上又是無數火把,搖旗
    (擂鼓,喊聲漸近,正不知有多少青軍,自己反在重圍之內,只索拚命殺出,向
    (大寨而走。)
    (只有二、三百鐵騎跟上,其餘都被截祝將次近寨,柳升早聞喊殺之聲,疾忙結
    (束,殺將出來。)
    (朱能、丘福見有救應,復旋身迎敵,不提防寨後小皂旗等四將,從背後拔營而
    (入。)
    (放起火來,烈燄沖天。)
    (雷一震等五將又在當面殺到,把大半燕兵,擠在營內。)
    (其已出營外的,又被董、賓二將從側肋裡趕到,截殺作兩三段。)
    (急得柳升眼睛暴裂,手足慌亂,恰遇劉超,大喝)
柳 升:逆賊!待走那裡去?
    (柳升忙鑽人鐵騎隊裡。)
柳 升:(帖木耳大叫)元帥,可隨我來!
    (就砍殺了自己好些兵卒,奪路而走。)
    (撞見朱能,並力殺將出去。)
    (後面劉超與小皂旗等合兵追擊,刺斜裡卜克、瞿雕兒等,又正殺敗了丘福,湧
    (將上來。)
朱 能:(朱能大呼)進則可生,退則必死!
    (與帖木耳拚命衝殺。)
    (且戰且走。)
    (甫得脫身,大叫元帥,卻不見有柳升答應。)
    (朱能復翻身殺入,槍起處,刺死了一員牙將,柳升方乘勢殺出。)
    (又遇著丘福四將,合作一處,僥天之幸,脫了虎穴龍潭。)
丘 福:(忽丘福大叫)不好!
    (左臂早中了一箭,幾乎墜馬。)
    (原來是由基將軍黑影裡趕上射的。)
朱 能:(朱能強說)有我在,不怕!
    (正走之間,卻見些敗殘軍兵,倉皇而來,互相廝喚,乃是毛遂、蔣玉、梁明三
    (個指揮,就緊跟著柳升等,也顧不得後頭的軍士,大家向著濟南路上,沒命的
    (飛奔。)
    (但見:南軍風馳電掣,北兵塵散灰飛。)
    (枉殺了三員名將,直到棄甲拋戈,但恨馬無八個足;真不愧一位軍師,試看發
    (縱指示,幾許風生一柄扇。)
    (殺得燕兵忙忙如喪家之犬,更那堪濟南城上,飛飛躍躍,有多少鳶烏待食;急
    (急如漏網之魚,怎回顧不注山頭,蕭蕭肅肅,有無數草木皆兵。)
    (劉超、賓鴻、小皂旗、瞿雕兒等一路趕殺燕兵,忽馬靈傳到軍師將令云)
瞿雕兒:且祝!
    (不但勝氣飛揚,堅城可一鼓而下,更且英雄赫奕,敵人能幾日餘生?即在下回
    (,請看何如。)
    (第三十五回 兩皂旗死生報故主 二軍師內外奏膚功)
    (馬靈傳到軍師將令,說軍士苦戰了一夜,恐彼城中有生力兵接應,不必緊迫,
    (只在後面遙張聲勢,不容他再立寨柵,逼使入城,另有調度。)
    (董、賓二將就令軍士埋鍋造飯,飽餐再進。)
    (柳升回顧追兵已遠,謂朱能道)
柳 升:目今還是立寨,還是進城?將軍定有高見。
朱 能:部下甲兵不及千數,寇勢方張,豈能支撐?戰固不足,守或有餘。還是進城的是
    。
    (柳升遂令軍土一路搶些東西,在馬上一頭吃,一頭走,逕入濟南。)
    (段布政等連忙開關延接,慇懃致慰曰)
柳 升:將軍為國盡力,戒行勞苦!
朱 能:(朱能忿然道)那學得你們文官安逸?
    (就同下個公署,做了帥府,令軍士嚴守城池,然後傳集眾官商議。)
    (柳升注視一遍,莫敢開言,乃向著段民道)
柳 升:本帥隨主上百戰而得天下,未嘗少挫軍威,不意誤敗於草寇。今且休養精銳,招
    募勇健,旦晚與朱將軍戮力擒之,以報我皇知遇之恩。
    (段民聽去,是老鸛跌倒,全仗著嘴撐的話兒。)
段 民:(隨順口應道)勝負兵家之常。元戎威名播於四海,豈慮此小丑?
朱 能:亦有話說。雖有良將,亦要精兵,彼皆亡命之徒,我多畏死之士,所以有此蹉跌
    。元帥欲募鄉勇,一城之內能有多少?況是未經訓練,安能便上戰場?今煩方伯
    公轉為奏請,調取各路善戰之兵,為臂指之使,則掃其巢穴,如烈風之振籜耳!
段 民:奏聞在職,至若守城大事,則仗將軍。文官不嫻軍旅,非敢偷安也!
柳 升:用著你們守城還好。
    (段民遂去繕本,眾官各散。)
    (過了一宿,柳升、朱能帶殺剩鐵騎數百,上城巡視。)
    (見青軍已到,安下七個營盤,前後聯絡,左右貫穿,有若陣勢一般。)
朱 能:你看賊的營盤,也有些怪相。
    
    
73**時間: 地點:
    (正說話間,早見一彪人馬,直奔城下。)
    (當先兩員猛將,一樣打扮:頭裹絳紅巾,身穿紫羅袍。)
    (柳葉鎖子甲,桃花叱撥馬。)
    (一個手執蛇矛,背插皂旗,腕內連珠箭,能落雙雕;一個手搦畫戟,腰掛銅鞭
    (,指間金僕姑,曾穿楊葉。)
    (兩將見城上張著麾蓋,料是柳升,遂令軍士指名辱詈。)
    (柳升即欲點兵出戰,朱能連忙止住道)
朱 能:動不得。我們昨向文官說了些大話,今日再敗,豈不當面出丑?
柳 升:難道受他這般辱罵,到不叫做出丑麼?
朱 能:野戰易,攻城難。
      彼之辱罵,不過激元帥出戰。我今亦令軍士辱罵,彼若近城,以強弓硬弩射
    之。以罵敵罵,何為出丑?
柳 升:姑聽將軍。
    (於是城上城下,兩軍大罵,至晚方息。)
    (獨是柳升不知青軍主將姓名,較之呼名者,原輸一帖。)
    (小皂旗與楚由基回營,稟上軍師。)
軍 師:明日再換兩將,並選兵士善罵者前去。
董彥杲:不攻而罵,何也?末將敢請。
軍 師:此佯誘其出戰,而實懈其守禦之心,五日內可以摧城。將軍毋疑。
    (軍師屈指一算,大後日是五月二十三日,微笑)
微 微:已遲兩個月矣!
軍 師:(即喚馬靈密諭)今夜五更,汝可仍往高軍師處,定於念三夜月上時,照前三月
    念三之約行事。汝可即留彼處,助成大功。
    (馬靈得令自去。)
    (念一日晚間,小皂旗巡哨。)
    (約有二更時分,見城堵上隱隱有一大漢,手執皂旗一面,在那裡招展,小皂旗
    (走近幾步,厲聲喝道)
小皂旗:恁賊大膽,敢學我皂旗將軍的樣子?
    (掙眼細視,但覺得:風淒淒,或隱或現;霧蒙蒙,若行若止。)
    (頻掀起七星皂旗,殺氣騰騰;卻映著半規明月,神威奕奕。)
小皂旗:(小唣旗大怒)好賊,看箭!
    (連發連珠箭,忽無蹤影。)
    (明辰入帳稟知軍師,軍師)
軍 師:你今夜仍去巡哨,若再見時,還來稟我。
    (小皂旗巡來巡去,將交二更,忽抬頭見執皂旗大漢,仍在舊處。)
    (亟飛馬回營,告知軍師。)
    (呂軍師即與小皂旗星馳前往,仰首端視一回,恍然歎道)
呂軍師:此乃君之先將軍。一片忠魂,丹誠不泯,特來顯靈報國耳!
    (隨立馬營門,飛傳諸將,頃刻俱集。)
    (先令小皂旗、楚由基、賓鴻、董彥杲、雷一震、董翥、董翱、郭開山、馬千里
    (等、帶領九百名勇士,各架雲梯,分作三路上城。)
    (董彥杲、小皂旗、楚由基,但看雲中皂旗所向殺去。)
    (餘六將,分斲東門、南門,放大軍進城。)
    (又命劉超、阿蠻兒、孫翦、盧龍,各領軍一千,殺入南門。)
    (卜克、瞿雕兒、彭岑、牛馬辛,各一千軍,殺進東門。)
    (又命姚襄、俞如海,各率兵五百,伏在府城北鵲山湖畔,俟彼逃出掩殺。)
    (又命滿釋奴持令箭一枝,到齊王府保護,不許軍士擅入。)
    (餘將士隨軍師前進。)
    (小皂旗等九將趕到城邊,遙見堵口上,若有人將皂旗招引。)
    (眾將各於相近處,豎立雲梯,魚貫而上。)
    (女牆邊有好些兵丁東倒西歪的,坐著打盹。)
    (就排頭斲將去,頓時做了肉泥!也有幾個倒顛城下去了。)
    (又聽得遠遠地敲梆鳴鑼,也是有一聲沒一聲的。)
    (賓鴻等遂各分頭去搶城門。)
董彥杲:(董彥杲指道)雲中皂旗,已轉向西了。
    (三將便隨著皂旗所指,殺到一個極大的公署,見內裡有人馬喧嚷。)
    (恰是柳升、朱能,聞得炮響震天,心知有變,帶領鐵騎,正要殺將出來。)
    (剛迎著董彥杲、小皂旗、楚由基等率領敢死勇士,當門截住,都擁塞在內。)
朱 能:(朱能大叫)速退!
    (柳升亟回馬,同著朱能,竟向後門逃出。)
    (董彥杲隨後殺進,楚由基大呼道)
楚由基:雲中皂旗,從西轉北了!
    (遂一齊勒轉馬,趕到西邊。)
    (卻有直北大路,三將指馬向前,恰又遇著柳升,從後轉南而來。)
    (彥杲望見,大喝一聲,挺著蛇矛搶去。)
    (柳升著急,向後便退,朱能亦就踅身引路。)
    (忽見一大漢,大踏步,手執鐵錘,迎面打來,此正是火力士。)
    (朱能急架時,早把個馬頭打得粉碎,立時僕地。)
    (朱能一躍而起,帖木耳就使矟來刺火力士,力土閃過,從旁滾進,鐵錘起處,
    (連人腿和馬肋打個寸折,又復一錘,帖木耳成了肉醬。)
    (幸虧只有數十步兵擋路,柳升乘間搶過去了,朱能奪了匹馬,隨後來趕。)
    (小皂旗等早已殺到,認得是朱能,挽弓一箭,射中後肩胛。)
朱 能:(朱能負疼喊道)元帥救我!
    (柳升回頭,見朱能中箭,遂讓一步,放他過去,挺手中畫戟來戰。)
    (見是小皂旗,大喝)
小皂旗:看戟!
    (虛晃一晃,撥馬而逃。)
    (小皂旗等皆在狹路,被燕軍鐵騎擁定,殺得七零八落時,柳升與朱能奔出西關
    (去了。)
    (再看空中,已不見有皂旗招動。)
柳 升:(董彥呆道)神靈已去,叛賊已逃,想是不該喪命,我們且勒兵到布政司衙門去
    。
朱 能:(早見馬靈迎住道)副軍師在堂上,將軍等可去相見。
    (董彥杲等直至簷前下了馬。)
高咸寧:(高咸寧舉手道)正來得好。
      藩庫有數百萬金錢,所以護守在此,段布政內署已加封鎖。將軍等且暫住,
    我迎軍師請令去。
    (時天色已明,呂軍師亦正進城,見咸寧飛馬而來,便拱手)
拱 手:因有皂旗將軍顯靈報國,所以先了一日。馬靈又留在城,更無人再通信息。
高咸寧:眾將進城時,某等與馬靈敘酌,尚未睡覺。即統領家丁等,分路殺出接應,少間
    可悉。今來請令者,因段布政居官清正,民心愛戴,某斗膽保護,候裁奪。
呂軍師:我到齊王府去,可速令段布政來,自當以禮待之。
    (咸寧又飛馬而去。)
    (軍師到了王府,坐於殿中,令人請齊王,齊王早知有人保護,心已放寬,直趨
    (出來,俯伏在地。)
軍 師:(軍師亟扶起道)殿下金枝玉葉,何乃自卑若此?
    (方各施禮,分賓主而坐。)
軍 師:殿下係太祖高皇帝之子,所以特遣一將來護。但既附燕藩,又曾得罪於建文皇帝
    ,此處不可以留,且欲借殿下之宮府為建文皇帝之行殿。煩請於三日內收拾行裝
    ,學生親送殿下出城。
      自南自北,唯其所便。
    (只見高咸寧領著段布政來,軍師隨請咸寧與齊王相見。)
    (並設一座於下面,令段布政坐。)
段 民:何以坐為?不才添方岳之任,失守疆土,大負今上之恩,一死不足塞責。請即斬
    我頭,以示僚屬,以謝黎民。
軍 師:學生奉建文年號,所以明大義也。今定鼎於此,便遣人訪求復位,尚欲借方伯為
    明良之輔,何苦殉身於燕賊耶?
段 民:不然。建文永樂,總是一家,比不得他姓革命。不才受知於永樂,自與建文迂闊
    ,肯事二君以玷青史?
    (高咸寧再三勸諭,段民即欲觸柱。)
軍 師:士各有志,不可相強。可回貴署,明日與齊殿下同送出郭,何如?
    (段民長歎不答。)
    (兩位軍師就出了王府,並馬來至藩署,封了帑庫,收了冊籍。)
    (隨至柳升所住之公署,立了帥字旗,放炮三聲,兩軍師南向坐下。)
    (早有軍士解到丘福,已是垂斃。)
軍 師:丘福素為燕藩之將,猶之桀犬吠堯。死後可掩埋之。
    (俄頃,陸續獻功。)
    (劉超活捉到毛遂,審係建文時德州衛指揮,降於燕藩者。)
軍 師:(軍師大罵)賊奴!德州係由南入北三路總要之地,爾若死守不降,燕兵何道南
    馳?
    (命腰斬之。)
    (馬靈解到李友直,火力土解到墨麟,彭岑解到奈亨,軍師一一勘訊。)
    (墨麟係建文時北平巡道,素與燕邸往來契密者,亦命腰斬。)
    (李友直為臬司書吏,奈亨為藩司張昺書吏,昺密奏燕藩謀反,李友直、奈亨二
    (人偵知,抄竊疏稿以告燕王。)
軍 師:(軍師大怒道)此張信之流亞也!謝貴!張昺,中計慘死,皆二賊奴致之!
    (命綁於庭柱下,置慢火燒之。)
    (又審張保,係耿都督部將,暗降於燕,又假意逃回,賺取真定府。)
    (命支解之。)
    (仍各梟首號令。)
    (王有慶叩頭求降,自陳流落江湖,為槍棒教師。)
    (偶到朱榮部下頂食空糧,拔起把總,苟圖出身。)
    (今願充馬前一卒。)
軍 師:此可恕也。
    (即發與董將軍,令為牙將。)
    (高宣、景星解到濟南府太守劉駿及各廳員,高不危、鐵鼎解到歷城縣令陳恂並
    (佐貳等員。)
咸 寧:(咸寧立起身道)此位是景都憲公子,這是家兄名宣,那是舍弟名不危。
    (鐵公子遂引三人同進拜見,軍師答以半禮,即命設座。)
    (二公子坐於左側,二高又鞠躬告畢,方就右邊坐下。)
軍 師:(軍師先向咸寧道)昆仲英才,幸得共襄軍旅,社稷之福也!
    (適賓鴻等諸將,來獻蔣玉及各武弁首級,稟道)
賓 鴻:城中凡有拒敵者,盡皆誅夷。降者又有數千,已交與沈監軍查點。
小皂旗:先父在雲中層旗指引,直至北城。小將射了朱能一箭,就不見了靈旗,不知何故
    ,所以不敢出城遠追。
軍 師:爾先尊歿於朱能河間之戰,今已中爾神箭,料亦難生。城池既拔,大仇又復,前
    途自有伏兵,不須爾去遠追,所以斂卻靈旗也。
    (因向景、鐵公子道)
鐵 公:兩位令先尊之枯皮焦骨,猶能大顯威靈,懾賊氣魄,真千古未有之人,千古未有
    之事。今皂旗將軍忠魂報國,亦千古未有之人,未有之事也!
    (三人皆頓首稱謝。)
    (少頃,姚襄、俞如海來繳軍令。)
    (獻上柳升金盔、金甲,及所乘馬。)
    (言彼與一小軍互換穿戴,我二人錯認拿獲。)
    (朱能亦換小軍衣服,所以被他走脫,逃向德州去了。)
軍 師:(軍師笑道)雖走脫,無多日矣!
    (那時,高不危屢以目視咸寧,咸寧乃手指劉知府與陳知縣,請命軍師道)
咸 寧:他兩人原是建文時除授的官,未曾盡節,但向來居官操守廉潔,政令和平,不愧
    牧民之職。
      所以濟南藩府縣,向有三清之號。
軍 師:全人今古難得,奇人更難。安可以殉難勤王之大事,盡人而責之?清,為有司之
    本分。統復原官,仍令視事。
    (命左右放了綁,給與衣冠。)
    (劉駿、陳恂及各員,皆叩謝而去。)
    (次日,軍師出榜安民,勞賞將士,令各率兵屯紮城外。)
    (沈珂送上降兵冊,共五千八百七十一名。)
    (軍師發與董、賓二將,拔其勇銳其充伍,餘令發往登、萊幾處屯田。)
    (有願歸農者,與之安插。)
    (隨具表章告捷,並上諸將功冊,又繕摺奏,交滿釋奴齎赴登州,請帝師駕臨濟
    (南府。)
    (於今再建行宮,儼若天威咫尺,自此遠尋帝主,幸承御制頒臨。)
    (且看下回說去。)
    (第三十六回 唐月君創立濟南都 呂師貞議訪建文帝)
    (建文五年夏六月,呂軍師檄飭濟南府,令將齊王宮室改作行殿,並集諸文武會
    (議,迎請建文皇帝復位。)
    (公議李希顏、王璡兩舊臣認識聖容,可以訪求行在。)
    (奏請帝師不允,因此連日未決。)
    (忽值門將士送進稟單,內開一塞馬先生,一雪和尚,一嵇山主人,一衣葛翁,
    (一補鍋老,要求見軍師。)
軍 師:此必國變時韜晦姓名者。
    (即令請進,降階延入,施禮就座。)
即 令:(問道)承列公降臨,先請教真姓真名。
軍 師:(第一位朗然應道)學生衣葛翁,濫叨侍從之職,姓趙名天泰。這位補鍋老,原
    官欽天監正,姓王名之臣。那兩位俱是中翰,一稱雪和尚,姓郭名節;一稱嵇山
    主人,姓朱名和,又號雲門僧。這一位刑部司務馮BB,稱為塞馬先生。還有東
    湖樵夫牛景先,官居鎮撫司。
      共是六人,互相送給行在衣糧,為小人伺察,遂奉敕各散。牛鎮撫投湖而死
    ,聞其子牛馬辛已歸駕下,某等相約來此,願得訪求建文皇帝,仍為神人之主,
    上慰高皇在天之靈。
軍 師:難得,難得,皆忠臣也。候帝師駕到,學生奏請便了。
    (忽又報有少年九人,都稱是忠臣之後,不期而集,皆求進見。)
    (隨命請來。)
    (都齊齊整整,趨至階下,向上三揖,升堂再拜,又與五位老臣,各敘一禮,分
    (長幼坐定。)
少 年:(先是第三位開言道)小子姓魏名袞,先父諱冕,官拜監察御史。
軍 師:(指下手的道)表弟鄒希軻,是小子舅父大理寺丞鄒公諱瑾之子。先父與舅父,
    共毆逆黨徐增壽於朝,和燕王作對。原扌棄扌有赤族之禍,所以命小子與表弟改
    姓潛蹤,得免於難。今聞訪迎故主,特地前來,願備任使。
少 年:(又一位接著就說)小子是松江郡丞周諱繼瑜之次子,名文獻。先父募兵勤王,
    慘為燕逆所磔。君父之仇,是不共戴天的!
少 年:(那齒最長、坐居第一的,鞠躬緩頰說)在下殉難給事中黃鉞之友,姓楊名福。
軍 師:(指著末座少年道)這就是黃公之子,名瓚。挈他逃避,今得倖見天日,不啻重
    生聖世。
    (又一位袖中取出一手卷,呈上軍師)
軍 師:小子葉先春,先君忝任郡守,名仲惠。棄官歸隱,編成信史一冊,斥燕為叛逆,
    被人發覺,禍至抄家。小子密藏底稿,逃之遠方。今特晉獻,伏惟採擇。
軍 師:此即逆孽定案,當授史館。
    (其三人,一姓餘名行毅,是燕府伴讀餘逢辰之子。)
    (當燕王屠戮張昺、謝貴時,逢辰徒跣奔至殿上,抗言)
燕 王:擅殺王臣,要行反叛,我豈肯與逆黨為伍?
    (遂觸柱而死。)
    (一張鵬,素有膂力,兼精武藝,為指揮張安之子。)
    (安即樂清樵夫,聞新天子詔至,自投於崖者。)
    (各次第自陳畢,下剩一人,挺然按膝而坐,左顧右盼,絕無片言。)
    (軍師見其形容凹凸,鬚髮鉤卷,目如火炬,知是猛將,方欲訊,忽揎袖厲聲道
    ()
軍 師:我不知咬文,但能使鐵蒺藜,重有六十四斤,雖千軍萬馬,亦不怕他。先父薊州
    鎮撫曾,曾起兵討燕,為賊所殺。今願借甲兵三千,去報大仇!
軍 師:(軍師微哂道)此真大義所在。
    (忽探馬飛報帝師鑾駕將到境上,兩軍師隨率眾文武官員,前去迎接。)
    (同出東關,行及二十里,早望見滿釋奴與女金剛二將,各分左右,領著七十二
    (個女真,引導而來。)
    (月君見軍師等遠迎,隨命隱娘向前,各加慰勞,俱令先回。)
    (前途已有百姓數萬餘人,執香頂禮,擁塞不開。)
    (這些文官,都被圍困在內。)
    (軍師命火力士、雷一震各執帥字旗,呼令百姓兩行跪接,讓開大路,毋得喧嚷
    (。)
    (二將遵令,大聲曉諭。)
    (這些百姓,紛紛滾滾,竟像不聽得的。)
    (二人發起性來,遂將令字旗橫擔在手,東擋西攔,一時橫顛豎倒的,不計其數
    (。)
    (只見有個女人,面如霽月,目似春星,身穿藕合道袍,當前立祝火力士道)
二 人:聖後駕到,速速站開!
軍 師:(那女人道)我是要正面接的。
火力士:(火力士就把旗柄在他肩胛上一逼)過去!
    (那娘不動分毫,力士再用力一逼,女娘反靠過些來。)
    (力士是經過聶隱娘的,暗稱有些奇怪。)
    (雷一震不知高低,就扯了女娘右臂,用力一帶。)
    (被女娘左手接住他右手,從穴道外輕輕一按,雷一震遍體酸麻,按倒在地。)
軍 師:(笑道)原來是膿包貨!
力 士:(力士乃向前作揖道)大娘休怒。請略讓個道兒,等我等陪罪罷!
軍 師:(那女人道)你如何識得我是大娘?
    (火力士一時乖巧,便順口道)
火力士:是我們聶隱娘仙師說過來。
軍 師:(女人道)既如此,我躲在一邊,汝可去報與隱娘。
    (那時雷一震也猜是有道術的,就深深陪個禮兒。)
女 娘:爾要知道,如今是女人的世界哩!
    (早見火力土同著聶隱娘來了。)
女 娘:(女娘便上前稽首道)隱姊別來無恙?
    (隱娘忙下蹇衛,答禮道)
隱 娘:我道是誰,卻是公孫賢妹。只恐力士與將軍,都要出些丑哩!
力 士:虧我是遇過仙師的,倒還乖巧,雷將軍做了個臥虎的樣子哩!
    (二人大笑。)
女 娘:(那女娘)途次不便去見月君,為我致意罷!
    (又在隱娘耳畔說了好些話,就如飛的向南去了。)
    (看看月君鑾輿到來,隱娘近前,將劍仙公孫大娘來迎駕,因括蒼地方有個女將
    (,正在厄難之中,前去救援,即同他來匡助,不及在此候見,約略說了幾句。
    ()
    (月君大喜。)
    (見兩行百姓俯伏在地,都呼聖母娘娘萬歲,月君曉諭道)
月 君:孤家無德於父老,何勞如此遠接?
女 娘:(眾人齊聲道)前年蒙聖母娘娘趕逐了贓太守羅景,至今萬民感激。
    (月君又加撫慰一番,進得城來,轉入新建的行殿。)
    (次日呂軍師及文武諸臣,會齊入朝。)
    (有頃,聶隱娘傳出令旨,宣示道)
聶隱娘:古者聖王執中立極,所以建都之地,宮闕必居中央。今齊王府在東偏,不宜為皇
    帝行殿,可另擇閎敞院宇改造。一到正殿落成,即可迎接帝駕。後殿不妨稍緩,
    至於向來文武各空署,文者改為軍師及監軍府,武者改為將軍府。眾軍士仍撥營
    舍安頓,不許強佔民居,犯者按以軍法。今既建都於此,訪求皇帝復位第一大事
    。文武百官,須眾議僉同,酌定四人出使,奏請孤家裁奪。
    (諸臣得旨,各自散去。)
軍 師:(軍師私謂高咸寧道)昨日將趙天泰等五人,密摺奏聞。今日帝師令旨若為不知
    者,是不可使也。獨是訪求建文,原要得舊臣遺老。今若捨此五位,有誰曾識聖
    容?
高軍師:但不知帝師之意,何以不用此五人也?少不得要再議。
    
    
74**時間: 地點:
    (明日,諸官畢集公所,皆默然無語。)
    (王之臣、馮BB遽立起,以手指天,自表其心道)
王之臣:軍師豈以某等借此一語,希圖富貴,不是實心去訪故主者耶?何以緘口不奏?
呂軍師:諸位先生又忠心亮節,田夫牧豎亦且知之,而況某乎?獨是帝師令旨,只要四人
    ,須去其一。誰應去,誰不應去,學生豈敢擅便?
王之臣:此最為易事。何妨將某等五人姓名一同奏請,候帝師親點,便無異議。若要某等
    甘心自去一人,亦有所不能,何況軍師耶?
高軍師:(高軍師接口道)不然。帝師明諭酌定四人,何敢以五名奏請?還是諸位先生裁
    酌見示,某等方可循行。
    (延至日哺,終未議定。)
    (次日,諸臣又集,高軍師倡言,請五位拈閹,以憑天定。)
    (那向在駕下舊臣,又要各表忠誠,請大家公閹,奏帝師裁定。)
    (時劉超見呂軍師躊躇,就道)
劉 超:拈閹固好,但迎復鑾輿,何等重大,也須於清辰對天至誠禱告,然後分閹。今已
    午後,豈可草草?
高咸寧:(高咸寧就先立起來道)小將軍之言甚是。
    (又各散了。)
    (當曉,呂師貞挑燈靜坐,正在凝思,忽報劉將軍要稟機密。)
    (軍師即令召進,命坐於側。)
劉 超:某往常見軍師視強敵如兒戲,攻堅城若拉朽,機無不合,算無不勝。何以遣使一
    事,反若疑難?
軍 師:汝尚未知。聖後不欲用此五人。而五人又必欲為使。彼所持甚正,無以折之耳!
劉 超:原來如此。
    (即起身辭出,連夜往見鐵、景、姚三公子,並阿蠻兒與副軍師,約定如此如此
    (。)
    (次早畢集,高軍師)
高軍師:請五位先生分,鬮便可立決。
    (呂軍師正要開言,只見劉超、阿蠻兒、鐵鼎、景星、姚襄五人,搶向前來,厲
    (聲而說道)
呂軍師:我等父親,皆粉軀碎骨,上報舊主。
      今在帝師駕下已久,歷有微勞,安見得某等不能去尋皇帝?畢竟是諸位老先
    生,全身隱節者,方克為使耶?
    (軍師知是劉超之計,恐在王之臣等五人臉上不好看相,乃假意喝道)
軍 師:爾等皆年輕,毋得出此不遜之語!
    (董彥杲、賓鴻又進前道)
賓 鴻:令請駕下諸舊臣,與五位先生並五位公子,各書名字,兩軍師為之公閹四名,更
    有何說?
    (你一句,我一句,把趙天泰等五人倒禁住了。)
    (忽報門外有五人,自言來請命去尋建文皇帝者,立等要見軍師。)
    (眾皆愕然。)
    (隨令速請,趙天泰見有兩個老些的,先進中門,卻是故交,便趨出相迎)
趙天泰:只為我等要尋故主,會議三日,尚未決哩!
    
    
75**時間: 地點:
    (說話間,五人已到簷下。)
    (軍師等延入,大家箕圈一揖,不次坐下。)
趙天泰:(趙天泰先開言道)此位是刑曹梁田玉,這位是禮曹梁良玉,當日扈從建文皇帝
    出宮,我輩共十有三人,後奉帝旨,止令程濟、楊應能、葉希賢隨駕而去。
    (尚未說完,有一位少年,頓然起立而言說)
少 年:老先生且祝小子與這兩位,便是隨駕三人之子。小子姓程名智,字知星,父親程
    濟。
少 年:(那一位少年就接著道)小子姓葉,名永青,是葉希賢長子。帝令父親改為應賢
    。
趙天泰:(那一位也就說)小子姓楊,名繼業,父親楊應能。帝自名應文,用應字排行,
    都認為師弟,以防不測。
軍 師:然也。不但求帝,且是尋親,莫善於此。
    
    
76**時間: 地點:
    (當時曾御史恨不能隨帝,今伊子公望,亦正英少,正合四人之數,而又以完御
    (史公之意。)
眾文武:(眾文武齊聲贊曰)真天意也!
軍 師:(軍師方向趙編修說)帝師駕到之日,某已將五位一片忠心,密折奏聞。不見批
    答,而反敕令酌議,是帝師不欲煩重先生輩也。大抵登山涉水,萬里間關,瘴癧
    風波,幾歷寒暑,恐非五旬之人所堪。前此李宗伯與曾侍御要去,帝師止許公望
    。第公望又不認識聖容,今者得此三位,雖亦未曾瞻覲天顏,然有父親在彼,尋
    著父親,即是尋著故主,忠、孝兩全,又何庸議戰?
    (於是趙天泰等莫不心服,皆猜帝師能知未來之事。)
    (軍師立刻草奏達上。)
    (俄頃間,滿釋奴飛馳而至,傳令云)
滿釋奴:帝師召見。
    (軍師遂同諸文武齊赴闕下。)
    (帝師早已升殿,命兩軍師引進趙天泰並程知星等,拜畢賜坐。)
帝 師:孤家不煩老成之意,宗伯李希顏知之,亮卿等之心亦明矣。
趙天泰:(趙天泰等稱謝道)敬遵睿裁。
帝 師:(帝師即命曾公望近前曰)汝與程知星,由江西而湖北、湖南,至兩粵、六詔諸
    處,葉永青與楊繼業,由江南而浙東、浙西,至七閩諸處,四人分作兩路訪求。
    可於三日內即便起程,上天下地,必須尋著,敦請復位。慎勿空回!
    (四人皆頓首受命。)
    (軍師又前奏,新到忠臣之子若干,已在午門候旨。)
    (月君隨令召見。)
    (魏袞等羅拜於殿簷之下,軍師逐一奏明姓字、履歷。)
    (月君賜令平身,卻見曾彪相貌奇特,狠狠然有吞牛之氣,隨問)
月 君:汝父起兵討燕。爾亦在軍前否?
曾 彪:是我為前部。
月 君:爾勇無敵,何以至敗?
曾 彪:若論小將,焉得敗?只因先父營中內變,反應賊入之故。
月 君:這算個天意。爾用何軍器呢?
月 君:(彪見問到武藝,心中喜極)是鐵蒺藜,重有六十餘斤。
    (月君即命取到,令女金剛試舞一回,真個影若旋風,光如流星,曾彪也呆了。
    ()
    (月君命取女金剛鐵鍬來,令曾彪也舞一回。)
    (只覺重了十餘斤,學不得女金剛舞來輕捷。)
    (月君又命取鮑師的鐵叉來,橫放在墀下,令曾彪)
月 君:汝試舞此叉。
    (彪疾趨向前,隻手去舉,竟有千斤之重。)
月 君:(裝個硬漢,只用一手,盡力舉起,怎舞得動?連忙放下)不過擺著看的東西,
    怎麼教人舞起來?
月 君:(月君又諭)還有件看的東西在。
    (即令將曼師狼牙棒取來,喚曾彪)
即 令:這個不須舞,汝試舉與孤家看。
    (曾彪用力雙手來舉,動也不動,就做個蹲虎之勢,一手握定丫叉,一手托著把
    (柄,掙命一起,剛剛離地半尺,脖子內的筋漲紅得有麻繩粗細。)
    (喘吁吁放了,立起)
立 起:憑是誰舉不得!
月 君:(月君命聶隱娘)汝試將狼牙棒舞來一看。
    (只見隱娘走上,將三寸金蓮的尖兒,就地一挑,那棒跳起來有五、六尺高,一
    (手接住,回身便舞。)
    (但見:似狼牙而非狼牙,是鹿角而非鹿角。)
    (舉起來,勢若熊掌拔樹,舞動處,狀如龍爪拿空,剎那間,疾勝風輪旋轉;滾
    (滾中,不見仙娘姿態;彈指頃,烈如火燄橫飛;轟轟然,疑用電母神通。)
    (正是:金箍仙棒無斤兩,要重還能十萬多!)
    (滿廷文武諸臣,看得眼都花了。)
    (那些舊將士,都知是道法所使,這些新到的,莫不驚詫,心中暗想)
眾文武:有此等本事,何不就殺向燕京?
    (倒覺解說不出。)
    (看曾彪面如土色,舌頭伸了縮不進去。)
    (兩位軍師皆含著微笑。)
    (隱娘舞畢,又將狼牙棒向空拋起,有數丈來高,輕舒玉手接了,丟在丹墀,向
    (月君)
向月君:舞得不好,帝師休笑。
    (只見曾彪跪著,只是磕頭)
曾 彪:小將頗有忠心,留著我養馬執鞭也罷!
月 君:(月君諭道)汝聽軍師提調就是。
    (要知道,月君見曾彪氣質太莽,自恃過當,難於駕馭,又且要借兵自將,所以
    (用些道術,以制其心,馴其性,不是舞將來與諸臣作戲文看也。)
    (且聽下回再演。)
    (第三十七回 帝師敕議內外官制 軍師奏設文武科目)
    (建文五年秋八月,月君承制,頒敕諭一道曰)
月 君:今者行宮已建,訪迎聖主復位有日。諸文武皆景附雲從,若不拜爵,何以對越天
    顏?獨是本朝官制太繁,銓法太疏,是懸缺以待人,非因材而授官。雖有知者不
    能盡其長,愚者亦可自掩其短。建文皇帝曾委方孝孺考較周官之法,惜乎逆變,
    未告厥成。茲爾兩軍師呂律、高咸寧,可會同在廷諸臣,斟酌損益,毋乖於古,
    適協於今,奏請鑒定。凡屬耆舊文武,咸授新爵,庶幾週雖舊邦,其命維新之義
    。其速欽遵施行。
    (發下軍師府,呂律即會同高咸寧,並諸臣集議。)
師 貞:(師貞謂咸寧道)設官與取士,二者相須而並行。若官制更張,科目仍舊,必有
    扞格而不能相通者。
    (諸臣皆以為然。)
    (兩軍師遂草成兩冊二疏,以示諸臣僚。)
    (《設官疏》曰:臣等竊聞軒轅立四相,重華任五人,而有一道同風之盛。)
    (商湯以伊虺為阿衡,周武以旦奭為師保,熙熙皞皞,後世莫有媲其隆者。)
    (何也?賢者在位,能者在職,不肖者不得倖進也。)
    (自後世任法而不任人,無論智、愚、賢、不肖,皆囿於法之內,而不能超乎法
    (之外。)
    (於是巧佞者得因法以進,正直者每與法相抗而去位。)
    (是法者,小人之利,君子之害也。)
    (夫秦繆,西戎之霸主耳,得百里奚於牛口之下而以為相;苻堅,氐部之雄酋也
    (,得王猛於捫蝨之間而任之以國。)
    (豈夷狄之有君,不知諸夏之亡耶?故苟得真賢,則起於草茅市井,登之清廟明
    (堂,斯之謂用人。)
    (君用一相而得當,則相之委任百工,亦莫不當。)
    (此豈區區焉積算微勞,使之循階趨級者哉!故周官之制,止於三百六十,而庶
    (事畢舉,猶患其官之多。)
    (迨漢、唐設官以千數,宋、元以萬數,而事猶叢脞,日見其官之少,其故可思
    (已。)
師 貞:(董子云)道者,萬世無弊。賢者之為人國也,治之以道。
師 貞:(道為百法之宗,又何法之可加哉!曼倩有云)上下和同,雖有賢者,無所立其
    功。
    (是則法之謂耳!雖然,今距唐虞三代已數千百年,又豈能專任人而不任法乎?
    (臣與咸寧等准古酌今,擬定官制。)
    (在廷不過周官之數,在外則就本朝之制,減去三中之一。)
    (夫十羊九牧,其首必墳;一楫數工,其舟必覆。)
    (才大可任,則綱舉而目張;才不可任,則棼絲而控卷。)
    (故宮之多寡,與國家之理亂相關,又豈可作法於奢哉?伏請睿裁云云。)
    (一、三公:太師,太傅,太保。)
    (是為元相。)
    (主坐而論道,參贊化育,燮理陰陽。)
    (一、三孤:少師,少傅,少保。)
    (是為亞相。)
    (主平章軍國,綏懷夷夏,不與庶事。)
    (一、黃門尚書)
    (侍郎,主察閱章奏,批可駁否。)
    (通政)
    (通議)
    (下設知奏廳。)
    (一、都給諫)
    (給事中。)
    (主封閱詔敕,獻可替否。)
    (一、紫薇省大學士)
    (左右學士。)
    (主侍天子經筵,以備顧問。)
    (侍讀學士。)
    (主侍東宮經筵。)
    (侍講學士。)
    (主侍東宮經筵。)
    (纂修學士。)
    (主起居注,並修國史。)
    (撰文學士。)
    (主撰誥敕文章、詩賦。)
    (典籍庶士。)
    (主校閱經史冊籍。)
    (一、大塚宰。)
    (掌邦治。)
    (少塚宰。)
    (主銓衡。)
    (鈞曹)
    (銓曹。)
    (大宗伯。)
    (掌邦禮。)
    (少宗伯。)
    (主樂。)
    (禮曹)
    (樂曹。)
    (大司徒。)
    (掌邦教。)
    (少司徒,主財賦。)
    (戶曹)
    (帑曹。)
    (大司馬。)
    (掌邦政。)
    (少司馬。)
    (主軍旅。)
    (飭曹)
    (餉曹。)
    (大司寇。)
    (掌邦禁。)
    (少司寇。)
    (主刑。)
    (矜曹)
    (決曹。)
    (大司空。)
    (掌邦士。)
    (少司空。)
    (主水。)
    (土曹)
    (水曹)
    (各曹設正郎)
    (副郎)
    (主事。)
    (一、都憲御史)
    (僉憲御史)
    (監察御史。)
    (各道御史。)
    (皆主繩愆糾繆,察劾官吏。)
    (下設勘問司。)
    (一、國學司成)
    (司業)
    (司學。)
    (下設博士)
    (訓士主訓冑子。)
    (一、靈台監正)
    (監丞。)
    (主觀察星象、推算律歷。)
    (下設天文生。)
    (一、京府大尹)
    (左右丞)
    (左右別駕。)
    (分主兵、刑、賦役、河防諸事。)
    (下設經歷司二員。)
    (外府仿此,地僻事簡者遞減之。)
    (一、京縣尹)
    (左右尉。)
    (分主兵、刑、農、禮樂、水利諸事。)
    (下設巡司。)
    (外縣悉仿此,地僻事簡者亦遞減。)
    (一、州牧)
    (左右判。)
    (分主兵、刑、禮樂、賦役、水利諸事。)
    (下設令吏。)
    (一、四郡設開府一員。)
    (職兼文武,若地處簡僻遞加至八郡止。)
    (標兵五營。)
    (每營一千三百五十名。)
    (中軍副將。)
    (主防守本郡城池,並衙署倉庫。)
    (四營參將。)
    (兩營主分防兩郡,兩營主分守各縣。)
    (以下裨將、牙將、將校、開府自行酌設。)
    (一、二郡設巡道一員。)
    (亦兼文武。)
    (兵三營。)
    (每營六百二十五名。)
    (中軍參將。)
    (主防守本郡城。)
    (二營裨將。)
    (主分汛名縣道路。)
    (以下牙將、將校,自行酌設。)
    (一、在京設五營將軍各一員。)
    (每營各設兵一萬二千五百名。)
    (副將。)
    (各二員。)
    (參將。)
    (各二員。)
    (裨將。)
    (各,四員。)
    (牙將。)
    (各十員。)
    (將校。)
    (各二十四員。)
    (一、大元帥。)
    (不預設,臨期簡文武全才特用。)
    (一、羽林將軍等官。)
    (照五營之制,每營鐵騎五千名,即為鑾儀衛。)
    (《取土疏》曰:竊聞拜官在於一朝,而取士則在平日。)
    (如栽木於山,必彩木便、楠、杞、梓之材;育魚於淵,必求鱣、鮪、魴、鯉之
    (類,而後可以任棟樑、充鼎俎,為清廟明堂之用。)
    (故西漢重經術,而明經者為最優;東漢重節義,而立節者亦最盛。)
    (唐以詩賦為科目,雖涉風華,然其意旨,實為三百篇之餘波,洋洋乎亦云美矣
    (。)
    (至宋王安石,始創制藝之文,初亦竊附於經術,自後揣摹沿襲,遂為濫觴。)
    (出今之世,漸至拾牙慧、掇唾餘,攢湊成文,甚而全竊他人之作。)
    (僥倖於一得,雖掄元拔魁,考其胸中,則固烏有先生也。)
    (夫苟能闡發經旨,即片言數字,亦可不磨,若茫無見解,雖千言萬語,徒成糟
    (粕。)
    (而必律以七篇之多,亦奚以為?乃校勘者方摘其點畫之差訛,字句之紕繆,從
    (無議及經旨之當與否者。)
    (如此取士,其可用於世乎?夫仕而優則學,學而優則仕,理同而事異。)
    (今則不然,其仕與學,截然判作兩涂,所用非昔者素學,所學亦非今者宜用,
    (是何異於徒具虛舟,無舵牙,無帆檣,而欲涉江泛海,其不相率而覆溺者幾希
    (。)
    (夫如是,則設官取士,豈可以方柄而圓鑿哉?臣與咸寧等,解弦易轍,更定科
    (條,與新設官制吻合,相須而並行,相濟而交用,庶幾乎寓簡賢於用法之中,
    (寄循資於任人之處,為補偏救弊之一助雲《科目冊》取文士三科:一日經術。
    ()
    (陶熔歷代諸家傳注,更出己裁,文詞純正,方為入彀。)
    (若但沿襲宋人舊解者,不錄。)
    
    
77**時間: 地點:
    (一日經濟。)
    (經者,經國;濟者,濟世。)
    (大而禮樂、典章,次則兵刑、財賦、河防、鹽鐵、陰陽、律歷,各就所長,試
    (以策論。)
    (文格合於唐宋八家者,方錄。)
    
    
78**時間: 地點:
    (一日詩賦。)
    (詩旨合於六義,體格貫乎三唐,方能觀感、教化。)
    (若學宋、元詩詞,竟成有韻之文者,不錄。)
    (賦取屈、宋,次亦歐、蘇,若作四六駢詞,但尚浮華者不錄。)
    (取武士三科)
    
    
79**時間: 地點:
    (一日將才。)
    (試以將略、陣法。)
    (可用矣,令之治兵,有效而後任之。)
    
    
80**時間: 地點:
    (一日武藝。)
    (首重勇敢,試以槍、刀、弓、矢。)
    (勇藝兼優為上,勇強於藝者次之,藝強於勇者又次之。)
    (如勇藝超群。)
    (不識字者亦用。)
    
    

返回 開放文學

訪問統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