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一 至 第四〇

31**時間: 地點:
    (是年十二月八日,尊者圓於鄴宮,春秋一百一十有七,時晉穆帝永和四年也。
    ()
    (石氏之事,果如所談。)
    (弟子乃為建塔。)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洛陽公署獨徘徊,因與諸徒論未來。)
    (石氏滅亡機已定,戊申己酉聽春雷。)
    (第十八尊 現相羅漢)
    (大樹龍王尊者,秦時人,生於西印度國,修持於城北大山樹下,因名龍樹王。
    ()
    (聚徒五百,嘗從樹下講經設法,因太子雲自在請毗羅尊者於本山石室禪寂,遂
    (得聞其宗旨。)
尊 者:(嘗謂門人曰)釋氏之教,本有真源正派,若毫釐之差,千里之謬,我昔日是也
    ,苟非毗羅老師印正,終日雖與汝等樹下講經,絕似夢中對人說話,只幻妄耳。
    汝輩入我法門,腳跟不可不仔細立定,認得真則點化易,渺茫恍惚,終於釋家之
    道泮涣不相入矣。吾有金針數言,汝輩當時時紬繹:
      一葉扁舟泛渺茫,呈橈舞棹別宮商。
      雲山水月都拋卻,贏得莊週一夢長。
尊 者:(尊者又謂眾徒曰)毗羅師本華氏國人,傳了馬鳴祖衣缽,遂至我西印度行化。
    我今繼志述事,亦當往遠方行化,使馬鳴祖統緒綿綿不絕可也。
    (遂同眾徒直往南印度國行化。)
    (南印度國人宗信佛教,其風聲氣習,不亞於東西兩印度,但彼二國人,於凡得
    (道比丘講說福業,一味聽受。)
    (此國人雖信福業,必求見證。)
    (聞尊者遠來演教,毋論君臣父子昆弟朋友,俱相帥從之,私謂其弟子曰)
尊 者:人有福業,世間第一,徒言佛性,誰則見之。吾意既然鼓人之宗其教,必能露倪
    以歆人之趨。禪師道既超悟,機必引躍,吾輩顓蒙,乞求見證。
    (其徒以其事聞於尊者,尊者發笑曰)
尊 者:見相而後結緣,一謂佛為渺茫,一謂我無超悟也,不露些端倪,彼終疑福業寥廓
    無憑,且疑我汗漫無得也。
    (尊者即從地上湧出白蓮座一所,又從頭上現出自在身一員,尊者坐於白蓮之上
    (,其頭自在身則形如滿月之輪。)
    (相從眾生環列於比丘左右者,惟聞諄諄法音,不見所露隱隱法相。)
    (惟一長者子名迦羅提婆者獨見之,大驚異,謂眾人曰)
長 者:汝輩聽經,能識尊者頭上此相否?
尊 者:(眾人曰)我輩相從比丘門下,講談佛性,耳聞豈不欲目見之為真,第禪師相不
    輕示,今日我等只聞口內所談,未見頭上所示。目所未睹,安能識彼相哉?
長 者:(提婆歎曰)至哉!妙哉!汝輩徒信耳而遺目,得粗而遺神也。今日尊者謂汝輩
    苦求見證,故現出佛相性體,昭示我等。蓋以無相三昧,形如滿月,汝等當聽於
    無聲,視於無形可也。今示之以相者,見其性之妙,不令汝等盡睹其相者,尤見
    其妙之至也。佛性之義,廓然虛明如此,汝等不超悟於無相之外,而規規於見證
    上求佛性,其見亦左矣,義實精微。
    (遂感悟,咸願出家以求解脫。)
    (尊者以眾人信之深,求之誠,非昔日狐疑之見,遂為之剃髮。)
    (授戒曰:
    (  迷時人遂法,解時法逐人。)
    (法內原無法,人中豈有人。)
    (尊者雖為眾人受戒,情知眾人可與共學,未可與適道,即可與適道,未可與立
    (與權也。)
    (千萬人心總不如一孩提心,此孩提一點化之,可與超凡,可與入聖,而千萬人
    (皆卑卑無足數矣,遂有怠將衣缽傳之。)
    (眾人知尊者屬意於提婆,心甚不平,私相謂)
相 謂:道雖遇而後傳,未有無涵養之該提,豈盡超悟宗旨。今日尊者性體之現,彼真純
    未漓,所見出於偶耳,盍觀諸圓光之術,技者露其光於壁間,惟幼稚童子見其壁
    間光,又見其光中物,至於人之二十、三十、四十、五十則無見焉。問之左,猶
    之右,問之右,猶之左也。今日提婆之見,猶圓光之意也,未聞圓光術士,次日
    即以其技傳之所見之童子。我等念佛有術,未必無一二足以克紹佛事,今日千萬
    人中,到被一幼衝童子傳了衣缽,反貽笑於鄰人。明日不容此子入壇聽講,來則
    逐之。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衝齡赤子可傳燈,獨見比丘性體生。)
    (匪是我來偏有意,如來正法屬支撐。)
    (次日,提婆不知眾人有此物論,仍舊前來聽講,行至山門外,尚未入經筵,眾
    (人遂喧鬧不容其入。)
    (其子大怒,與之爭辯,眾人不惟侮慢之,且誶詈之。)
    (其子不堪,即回統集家丁,各持凶刃,來與眾人廝殺,眾人亦各備器械攔擋童
    (子,不令其入。)
    (家丁負氣,專欲殺入,兩下在門外大戰數十合,雖各有損傷,但未至於害命。
    ()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眾人褊度妒提婆,不許經筵聽波羅。)
    (佛法非由威術劫,傳宗曾氏事如何。)
    (尊者本日在經壇,聞門外有變,忙來台下勸解。)
    (時兩邊戰已罷散,尊者)
尊 者:吾道之傳,豈可以人眾劫殺得之。七十賢人,孔聖人均欲傳以道統,卒而一貫之
    唯,惟一衝齡曾子得之。慈悲好生,反令汝傷生,違其教令,如何可以得其宗旨
    。汝等欲為上乘禪師,則不可擾其教,既施劫術,以擾吾法,吾有去而已,不能
    終若事矣。
    (眾人被尊者講說一番,遂悟曰)
尊 者:同游教門而自相矛盾,是同室操戈也。異邦之人,尚容同為佛事,況同產一國而
    反相異乎?我等悔悟唯命。
    (提婆童子始得入壇,終其經事。)
    (自後,尊者待眾人意重,待提婆意輕,陽示眾人不屬意於提婆,陰實保全提婆
    (,令眾人不得加害也。)
尊 者:(嘗謂眾人曰)汝等欲為無上禪師,須息三焦之火。
相 謂:(眾人曰)願聞除火之法。
尊 者:慾火而以戒沃之,嗔火而以定沃之,無明火而以慧沃之。靈泉混混,消除煩躁之
    衷;智水涓涓,灌溉清涼之府;乾江有水,一輪寶月映寒潭;萬井無煙,遍地金
    風吹冷面。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了妄歸真萬累空,河沙凡聖本來同。)
    (迷來盡是蛾撲燄,悟去方知鶴去籠。)
    (片月影分千澗水,孤鬆身任四時風。)
    (直須密契心心地,始悟生平睡夢中。)
    (尊者與眾人講明宗旨,提婆心會其意,一味在虛無寂滅上用工,不從問難,上
    (覓真境。)
    (眾人雖知,返觀內照,終著色相。)
    (尊者知迦那提婆靈性圓融,只在一指點,便超上乘,為之說偈曰:
    (  為明顯隱法,方說解脫理。)
    (於法心不證,無嗔亦無喜。)
    (尊者說偈畢,即入丹輪三昧,凝然圓寂,秦始皇三十五年也。)
    (第十九尊 跨象羅漢)
    (尊者本名難生,西竺中印度人。)
    (其父名香蓋,年將滿百,一生念善,無有過失,有司旌為耆老,鄉中稱為碩德
    (。)
    (尊者生時,其父年已八十有餘,其母懷孕六十年始產,因名難生。)
    (生時異常馥鬱滿堂,其父信其良而又疑其不良,不對星士講談八字,則對相士
    (品評骨格。)
    (星士有許其發達者,相士有許其貴顯者,訪遍星相二家,固不許其濟惡不才,
    (亦未有許其修佛為羅漢者也。)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母腹存留六十年,難生取義有由緣。)
    (相星嘖嘖誇奇異,未有評為佛與仙。)
尊 者:(尊者之父嘗謂其妻曰)此子初生殊有朕兆,我不曾為汝言之。將產之夕,我夢
    見門外一隻白象,背上負一寶座,座上安一明珠,逕從門外而入我廳堂,跳舞一
    番,即屹立不動,我從旁看時,其光燁燁照人,其性馴馴依人。我一時撞見,又
    不敢控制,又不敢鞭逐,惟恐山中無情之物來堂中損壞有用之器,吃了一驚。覺
    來乃是黑憩一夢,適見此子降生,滿房異香馥馥,我即暗喜在心,謂此子雖非上
    應星宿,已下符物產矣。異日成長,非富即貴,非聖即賢,假饒貧賤愚呆,未生
    不當有此異夢,甫生不當有此異香。有詩為證:
      象駝寶座與明珠,燁燁馴馴入我居。
      跳舞一番停不去,覺來乃是夢華胥。
      且今星相二家俱云長大事業不凡,古書云:『人有善願,天必從之。』安知
    此子非祥瑞耶?似此等論,我心甚喜。第汝懷孕六十年始產,則此子在腹中過了
    六十年光景,人生百歲,少壯不立,老大何為?縱有好事,前已虛度過了,我垂
    老得一承祧之子,他亦垂老,此生有限之時,假饒母非長壽,彼將漲死母腹矣,
    似此等論,我心甚憂。
其 母:六十爾尚等得他生,倘大不嗇壽,再過數年,豈不見得他作為,何必優喜相半。
長 者:老妻所見極是。古詩云:
      莫將閒事惱心懷,休把眉頭皺不開。
      子女賢愚生已定,如何憂喜兩交來。
    (父子事屬天倫,憂疑終是排遣不去。)
    
    
32**時間: 地點:
    (一日,杖步門外,笑傲煙霞,少舒情況,難生尊者亦攜之在旁。)
長 者:觸目青山綠水,
尊 者:江中浪靜風恬。
長 者:綠水青山,總是吾心法象。
尊 者:風恬浪靜,詎非此性天機。
長 者:聆此子口頭言,諒非無用。
尊 者:隨家尊門外望,蓋亦有心。
    (父子山間徐行品答,遇見一人,身長數丈,前來攔路。)
    (長者撞見吃驚,詢問姓名,其人嬉笑不言,只呵氣一口,將長者昏悶在地,又
    (欲將尊者抱去。)
    (尊者雖幼,殊有膽略,即疾回家中,持刀出戰。)
    (其人亦逐至門外,被尊者大戰一場。)
    (其人昂藏,終難轉動,尊者若閑習有素,其人抵敵不過,旋戰旋卻,殺至其父
    (昏悶之地,又見一人綸巾羽扇,指其人叱曰)
其 人:妖魔何得無禮!
尊 者:(又謂尊者曰)且養爾少年英氣。
尊 者:何物山精,敢將家父昏倒?
其 人:此蛇母也,能張口食人,令尊非子,凡遭其害矣。吾有丹丸能除氣毒,汝父食之
    ,管取無恙。
尊 者:(隨叱其蛇曰)既昏其父,又毒其子,白日作魍魎害人,今若不剪,禍無窮極。
    (遂揮劍一斬,其蛇閃開,且恃神通,敢與上界仙人格鬥數合,不霎時,現出真
    (相,將仙人圍繞核心,仙人顯出靈通,先將重霧昏了其目,次下千斤石壓了其
    (首,隨揮利劍劈為兩段。)
    (長者醒來,請問姓名,其人)
其 人:吾立在此山左傍,憑汝父子猜來。
尊 者:(尊者叉手問曰)山邊遇著一人,莫非仙乎?
    (其人大驚異,謂其父曰)
其 人:此兒即非仙風道骨,終當為菩提法器。
    (言訖不見。)
    (妖蛇白日幻為人,老者幾昏命不存。)
    (不遇仙人揮劍砍,衝齡尊者今逡巡。)
    (其父得了仙人指點,有意將子出家,及聞毗舍羅在國中行化,攜子前去參謁。
    ()
    (毗舍羅即與落髮受戒,後付以如來正法眼藏。)
    (初給侍毗舍羅左右,晚睡脅不貼席,人遂稱為脅尊者。)
    (得了如來正法,即周旋四方行化。)
    (循次至華氏國,道逢一白象前來舞拜,尊者為講經說法,其象即馴服,聽其乘
    (馭,尊者即跨之而去。)
    
    
33**時間: 地點:
    (一日,憩息於樹木之下,時國中長者一子名富那夜奢,年方數歲,見尊者樹下
    (憩息,自言曰)
長 者:此得道比丘也。
尊 者:子年妙齡,何以知我是比丘?
夜 奢:汝披緇削髮,手捧缽盂,口念彌陀,非比丘何以有此作用。
尊 者:既知比丘,何以知我得道?
夜 奢:我見子頭有神光,足有蓮座,非得道何以有此效驗。
尊 者:子真天人也。且問汝今從何來?
夜 奢:我心非往,何以雲來。
尊 者:汝從何住?
夜 奢:我心非止,何以雲住。
尊 者:非往非住,汝不定耶?
夜 奢:諸佛亦然。
尊 者:汝非諸佛,何以言佛?
夜 奢:諸佛是汝,何得言非。
    (尊者見此子聲口不凡,異日定為法器,遂納之門下。)
    (數年,授以偈云:
    (  真體自然真,因真說有理。)
    (領得真真法,無行亦無止。)
    (言訖,即入涅槃,化火自焚而逝,時貞王二十二年也。)
    (第廿一尊 拊背羅漢)
    (古靈神贊尊者,本姓陳,生而狀貌奇偉,頂骨山立,聲若洪鐘。)
有識者:此子相貌不凡,聲氣不凡,異日定有不凡受用。
尊 者:(尊者亦昂昂以意氣自負)吾異人,當為異事,功名身外物,富貴似浮雲,何足
    羨哉?必也。先天地之生而生,後天地之死而死,方是異事。
    (衝齡弱冠,即不務本,不逐末,不習儒業,在家中只做頂禮如來事。)
    (聞大中寺有行道比丘遠來講經設法,即投入其中聽習,行化僧講說如來律乘,
    (此時經雖講解,而心猶泮涣,耳雖聽聞,而義尤苦難,遂自大發歎曰)
比 丘:枉自費百倍勤勞,竟未聞一毫玄秘,似此混同中處,豈能出得樊籠。
    (遂杖錫遠遊,作個四方行腳。)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欲出樊籠作偉人,律乘聽習妙無聞。)
    (不知錫杖遊方外,超悟高人轉法輪。)
    (尊者四方行腳數年,依舊如寺中勤勞無得,後遇百丈憚師為彼講解,始得開悟
    (,復回本寺。)
尊 者:(受業師因問曰)汝在外行腳數年,智慧開,見聞廣,得何事業,為我棄之。
尊 者:仍前弟子去,仍前弟子回。問江山到處游遍,問人品到處交遊,問方寸則到處茅
    塞。意甚激昂,心無孔竅,所謂任身走盡天下路,心不通時到處難。弟子有何事
    業,始信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,不能使人巧。向我之無聞於師,非師之倦教隱乎
    我,乃我之三隅不返,不足以語上也。吾師陶熔冶鑄,歸斯受之可也。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數年行腳枉徒勞,事業仍前沒半毫。)
    (大匠誨人規與矩,得心應手巧難投。)
    (禪師見尊者轉回本寺受業,不為誑誕語,又能晦悟新,水盡山窮回頭是岸,仍
    (前進而教之,遂遣之服勞執役。)
    
    
34**時間: 地點:
    (一日,其師窗前浴澡,命尊者代擦去背上之垢,雖心上禪機,亦身上提醒意也
    (。)
    (尊者一面擦背,一面歎曰)
尊 者:好座佛殿,只是佛化不靈。
    (其師艴然怒,回首久視之。)
尊 者:(尊者即更為詞曰)佛雖不靈,卻會放光。
    (其師欣然喜,知其開悟有得。)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水盡山窮始轉頭,為師澡去垢之浮。)
    (不靈佛座浸浸悟,會放毫光悟已投。)
    (又一日,其師窗內看經,窗眼將紙糊褙,忽一蠅子在窗內屢投窗求出。)
尊 者:(尊者怒曰)世界如許空闊,卻不求出,乃規規從故紙上鑽求何也?
比 丘:(其師置經問曰)汝遇何人開悟,發言屢異如此?日前佛座不靈與佛放靈光,俱
    非經上所能及之語,吾已大異之矣,今日世界空闊之言,更無人道得。子必有所
    傳授,不然子何發言驚座也。
尊 者:某甲向行腳四方,將謂了無所得,最後蒙百丈和尚憫我勤勞,開我愚昧,為我指
    引一個歇處,某甲才知所證悟。今欲舉報慈德,第無由耳。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蒼蠅屢屢紙窗鑽,未識閻浮世界寬。)
    (百丈禪師曾指引,無由報答大慈恩。)
禪 師:百丈師誨人必自立一家門風,汝既獲游門下,幸為我言之。
尊 者:百丈誨人,不脫金針秘談。
禪 師:其詳不可言,願聞其略。
    (尊者乃登座,學唱百丈門風曰)
尊 者:
      靈光獨耀,迥脫根塵。體露真常,不拘文字。心性無染,本自圓成。
      但離妄離,即如上佛。師之教人,惟此數言。
    (禪師聞言,即為感悟曰)
禪 師:至哉師言!吾聞風尚自興起,況子親炙之乎?子昔日求師而得師,吾今日因友以
    及友也。
尊 者:(遂北面再拜曰)百丈師真百里之師也。予未得為及門為其徒也,予私淑諸人也
    。
    (於尊者,見其善學;於憚師,見其善悟;於百丈師,見其善教,一事而三善備
    (焉,亦曲成意也。)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闡揚師旨答慈恩,感悟禪師禮更虔。)
    (不獲及門為弟子,因人私淑勝趨筵。)
    (尊者自後住止古靈,聚徒演教,弟子從之者如蝟,講經數年,俱稱為古靈開悟
    (羅漢。)
    
    
35**時間: 地點:
尊 者:(一日,化作鐘聲,告眾弟子曰)汝眾人從我修持,還識無聲三昧否?
眾弟子:不識。
尊 者:汝但靜聽,莫別思椎,無聲三昧自見。
    (眾聞師言,默默側耳而聽,少頃,只見尊者儼然順寂。)
    (第廿二尊 焚佛羅漢)
    (丹霞天然尊者,不知何許人,初習儒業,充郡庠弟子員。)
    (幼年恃質,學業空疏,不能主盟詞壇,有司揭曉,嘗列青衿之末。)
    (一經戒飭,遂發奮潛修,三年不出門戶,致學問淵邃,文理精雅,有司考試,
    (大加驚歎,歷居上第,為庠中白眉,鄉中以幣帛聘為弟子型范者十數家。)
    (某年月日,以事例入長安應舉,行至半途,宿一逆旅主人家,與一云游禪客同
    (即次。)
    (禪客一見尊者舉止言談,不是庸常俗子,細閱之,謂其徒曰)
禪 客:此公翩翩,釋家風味,非學士大夫人物。倘亦儒名墨行,曳裾吾門者乎。此公不
    利出仕,只利作佛。不如指出津頭渡口,使他知所嚮往。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業儒負篋選長安,學問精淵寡並肩。)
    (禪客途中同即次,羨君不是發書生。)
    (禪客欲點化尊者,乃先拜問籍貫姓名,尊者以實告之。)
    (次問仁者今欲何往,尊者)
尊 者:往長安選官。
禪 客:選官何為?
尊 者:授一官半職,上致君,下澤民,光先祖,裕後昆,如此而已。
禪 客:後日復得上升乎?
尊 者:政聲籍籍,考居上上,一歲九遷其官有之,拔居萬民之上有之,何謂無上升。
禪 客:我所謂上升者,為仙為佛;爾所謂上升者,加爵進秩云耳。
尊 音:名登金榜,勝似登仙;進士釋褐,即同禪化。彼之仙佛,乃渺茫不可憑准之途,
    此之仙佛,實受用有所作為之益,不得優彼而劣此也。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通籍天朝出宦途,丹台石室不差殊。)
    (考居上上官超選,裕後光前剖竹符。)
禪 師:(禪師復問曰)選官長生不老乎?
尊 者:浮生似寄,一造一化,理數然也,何能跳出數外。富貴三十早亡,孤貧百世不死
    ,此雖相法,其實強詞。儒者只論榮顯,若欲百世長生,儒者輸此一著,除是為
    仙為佛。
禪 客:選官合家受用乎?
尊 者:書云:『一子受皇恩,全家食天祿。』耀祖榮宗,封妻蔭子,非全家受用而何?
禪 客:祖宗妻子,萬世長享厚報乎?
尊 者:世代有變遷,人物有凋謝,芳名勒在冊籍,萬世流傳則有之,哪有萬世享用之理
    ?若如此論,則儒家又輸一著,除是為仙為佛。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儒者亨通佐廟堂,全家受用福非常。)
    (為仙為佛無生滅,儒者難逃劫數戕。)
禪 客:富貴長保無虞乎?
尊 者:禍福相為乘伏,卑者一事貪,一行酷,則降謫斥辱及之。尊者一謀疏,一策失,
    則朝承恩,夕賜死有之,何能長保無虞。
禪 客:佛家無榮無辱,跳出樊籠之外,鼎鑊不能加,刀兵不能及,何樂如之。
禪 客:朝廷懸爵祿以待賢士,無甚品第資格乎?
尊 者:位士惟能,因能授任,何謂無資格。假饒名器濫加於人,不惟失朝廷官人之體,
    且百姓受害不貨矣。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吉凶乘伏理當然,跳出樊籠佛與仙。)
    (位士惟能資格慎,朝廷爵祿豈輕懸。)
禪 客:先生出仕,長生不老不如佛,長享厚報不如佛,跳出樊籠不如佛,則佛亦盡可為
    矣。明公不知提衡,某不敢請,今既提衡,選官艱苦如此,則為官何如為佛。曷
    若棄儒業而為佛業,舍仕途而入釋途,使長生不老在我,長享厚報在我,跳出樊
    籠在我之為愈乎。
尊 者:佛亦用選乎?
禪 客:選佛較選仕尤甚。三千舉子入場。英雄入彀者幾人?若作佛不待掄選,則舉世皆
    羅漢矣。故曰尤甚。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出仕何如作佛高,提衡歷歷受劬勞。)
    (明公奠若更儒業,做個如來在九霄。)
尊 者:佛法祖釋家牟尼,則選人為佛,非釋家牟尼不可。牟尼不復作矣,今世何人能精
    選舉?
禪 客:代不乏人。帝非二帝,而紫極依舊有堯舜;代非三代,而青槐依舊有伊周。牟尼
    雖遠,詎可謂今日無牟民耶?豪傑之士,雖無文王猶興,今之佛猶古之佛也,何
    必借才於異代,乃得成其為人乎。
尊 者:今之披緇削髮,沿街鬻食者,孰不為僧,特籍施主供飯,以養皮囊,至叩其超悟
    性靈,則貿貿不知也。我欲棄儒為佛,必須從高人受業,所謂因不失其親,亦可
    宗也。子雲遊四海,定知域中何人可為今日牟尼,能別識何人可為今日法器。
禪 客:江西馬大師,獨契悟如來宗旨,域中有志為佛者,必歸之印正,故今盛稱馬大師
    山門乃選佛場子也。子何患選佛無所依歸。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馬師選佛寓江西,不亞當年悉達師。)
    (負篋往從求指引,如來正法定傳伊。)
    (尊者得了禪客點化,遂棄了出仕念頭,謝了旅次清話,逕往江西參謁馬大師,
    (求為披剃受戒。)
    (馬大師顧視尊者久之,知是如來法器,先以言語寘之曰)
尊 者:子儒巾儒服,亦儒其學業,今日從吾徒而受教,背中道而為左道,果有所見而來
    耶?抑有所聞而來耶?
尊 者:禪客有所見,儒生有所聞也。倘今日得受業禪師門下,安知儒之不為佛,佛之不
    為儒也。
禪 客:(馬大師從容辭之曰)吾非汝師,南嶽石頭和尚乃汝受業師也。盍往謁之,吾作
    書薦之,以子之才,必傳宗旨,吾與子相逢,定在鏟削佛草之後。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馬師一見不收留,令往南華謁石頭。)
    (靜夜焚香修薦啟,相逢訂在草除秋。)
    (尊者得了馬大師薦書,不憚馳驅,直趨南嶽參謁石頭。)
    (石頭和尚本日正在法堂講經,見尊者來,不待開言,大驚歎曰)
尊 者:吾道有傳矣!
    (遂延入經筵,閱了馬師薦啟,又納了尊者贄禮,遂收為門下。)
尊 者:(隨謂之曰)弟子新來,當遵沙門條例,初執役,次執經,最後執法。
禪 客:(對眾徒云)著落此生往槽場執役。
    (尊者遵石頭禪師命令,遂再拜禮謝,趨入行者之房,隨次執役者三年。)
    (雖為滌器寒山事,彼亦安意不辭。)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石頭初見大誇奇,吾道相傳恃有渠。)
    (且往後槽供役事,欣欣供執不推辭。)
    (石頭禪師明知尊者是傳道之器,而必使之執役者,所以動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
    (能意也。)
    (眾人從游多年,尊者僅執役三載。)
    (石頭宗旨:宜歷年多者有妙悟,歷年少音生扞格矣。)
    (師明知從游弟子不論年數多少,達者為先。)
    (嘗為眾人講經說偈云:
    (  識得衣中寶,無明醉自醒。)
    (百骸雖潰散,一物鎮長靈。)
    (知境渾非體,神珠不定形。)
    (悟則三身佛,迷疑萬卷經。)
    (在心心可測,瀝耳耳難聽。)
    (罔象先天地,玄池出杳溟。)
    (本剛非鍛鍊,元淨莫澄渟。)
    (盤泊輪朝日,玲瓏映曉星。)
    (瑞光滅不滅,真氣觸還生。)
    (鑒照崆峒寂,羅籠法界明。)
    (解悟非關舌,能言不是聲。)
    (絕邊彌汗漫,無際等空平。)
    (見月非觀指,還家莫問程。)
    (識心心則佛,何佛更堪成。)
禪 客:(石頭師本日講經說偈畢,隨吩咐眾徒云)來日汝等可鏟去佛殿前草,無致滋蔓
    。
    (眾人不知此是禪語,次日依然俗人之見,各備鍬鋤,細細鏟去佛前之草。)
    (惟尊者不備槽中器,不除階下草,獨取盆盛水淨頭,長跪於和尚之前,乞求落
    (髮。)
尊 者:(石頭師見而笑之曰)偉哉此子!悟人所不能悟,為人所不知為,馬師之薦不負
    ,傳道之言不謬。回視鏟草眾生,不啻霄垠矣。
    (遂為落髮受戒。)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殿草鏟除是佛機,鍬鋤具備見何低。)
    (淨頭落髮誇神識,果信傳燈語不非。)
    (眾人本日見新來尊者能悟石頭師吩咐鏟草禪機,各有愧心。)
    (及見石頭師為彼落髮受戒,欲傳衣缽,又有妒心。)
尊 者:(私相議曰)我輩修佛,口誦不能心惟,耳聞不能心悟。師鏟草,我亦鏟草;我
    鏟草,爾亦鏟草,無一人見解足稱師意,無怪吾師不屬意於彼也。但此人不除,
    終增吾輩顏厚,終傳吾師衣缽,不如早圖之,俾師得從容傳教我也。
    (遂各藏刃器,密伺尊者出入。)
    (有人潛以其謀漏於尊者,尊者潛以其事聞於禪師。)
禪 師:無恙。吾自有保護之術。
    (遂托奉使於江西馬大師,尊者始得掩耳而出。)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眾人自恥見尤常,深忌新僧上講堂。)
    (機漏石師為保護,奉書獲出襯蕭牆。)
    (尊者傳了石頭師宗旨,復往江西來見馬大師,馬大師欣然迎而謂之曰)
尊 者:窗草不除,周濂溪生意,子來見我,忘卻相逢鏟草之後言耶?
    (尊者大悟,拜伏於馬師之前曰)
尊 者:上人昔日先見之言,乃弟子今日悟後之證也。
    (乞求濟度,馬師遂為更名曰「天然」。)
    (出眾人意外,使彼不得加害也。)
    (有詩為證)
    (復往江西謁馬師,相逢鏟草語非虛。)
    (天然名字新更改,不使諸僧禍及膚。)
    (尊者一日杖錫行化四方,暫憩息慧林寺。)
    (時值窮冬天寒,尊者乃取寺中木佛,焚以煬體。)
    (寺中眾僧,不識焚佛來意,乃讓尊者。)
尊 者:吾焚舍利,非焚木佛也。
    (少頃,座上木佛儼若新裝,眾人始欽欽歎服。)
尊 者:(長慶四年,告門人云)時將至矣,吾欲行矣。
    (乃戴笠策杖受履,一足木及地而逝。)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杖錫徐行化四方,慧林忽息值風霜。)
    (爐中焚佛來烘體,舍利燒焚衍慶長。)
    (第廿三尊 賦花羅漢)
    (慧寂尊者,本姓葉氏,年十五,豔慕佛教,一日稟辭父母,欲出家披剃為僧。
    ()
    (父母以佛乃左道,惑世誣民,游手游食,不忠不孝,君子維持世道,方辭而辟
    (之,何為治而精之。)
    (吾利汝為聖門弟子,不利汝為沙門羅漢。)
    (且儒家事業,有實功,有實效,非若釋家虛無寂滅、渺茫不可憑據者也。)
    (汝能攻習儒者經書,達則為卿為相,不達則為師為友。)
    (千鐘粟,出自書中;黃金屋,出自書中;如玉女,出自書中。)
    (平生志何所不遂?詩云:『世上萬般皆下品,思量惟有讀書高。)
    (』又云:『只見讀書朝北闕,哪聞念佛上西天。)
    (』由此觀之,汝正道不行,返趨邪逕,老父幼年承父兄琢養,自暴自棄,不能
    (掀天揭地,為個偉人。)
    (幸生汝為男子,正欲汝肩文章擔子,做個破天荒好漢,俾親戚故舊羨為龍駒鳳
    (子,君王黎庶恃為保障干城,父母眼前,縱不獲三牲五鼎供養,烏紗紫綬褒封
    (,亦何等榮耀。)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幼年豔羨作僧童,未睹儒家有實功。)
    (揭地掀天稱偉器,虛無寂滅豈能同。)
父 母:彼釋家者流,去父母毛髮則不孝,背先王法服則不忠,抄化人家盈馀則無節,誦
    念波羅梵語則無義。立人之道,忠孝節義四者而已,無此四者,是禽獸也。人家
    養子稱為龍鳳則欣然喜,目為禽獸則艴然怒。老父先年不通古今,自愧馬牛襟裾
    矣,所望汝克蓋前愆,豈樂父先馬牛而子復禽獸也。為僧作佛之說,無依之人為
    之,難養之人為之,父母養汝這等年紀,非無依、非難養也。且閻浮世界之中,
    載不盡寺字,數不盡憎人,見幾人修行成佛?幾人得昇天界?易者不為,卻為其
    難者,有實功實效者不為,卻為其無憑准依據者,何顛倒錯亂蒙蔽不明如此也。
    為子者,克承父志,為孫者,綽有祖風,祖父不為佛,定不許作此事也。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孝忠節義四端全,天地完人羨大賢。)
    (禽獸只因無四德,叮嚀改轍與更轅。)
    (其父嚴毅說了一番,其母從容進曰)
其 母:老娘十月懷胎,止望汝不離膝下,三年乳哺,止望汝終身奉養。今養汝年方十五
    ,粗知理義,即欲出家為僧,不惟辜父後來期望,且負我眼前勞苦矣。汝幸少壯
    ,為人果天地氣化所生耶?我將艱苦事對汝言之。毛詩蓼莪之篇有云:『父兮生
    兮,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腹我出入復我,欲報之恩,吳天罔極。』汝
    從師訓講解經義,蓋亦有年,豈不諳此義乎?既明此義,不盡性於親而欲見性於
    佛。書云:『不愛其親,而愛他人者,謂之悖理。不敬其親,而敬他人者,謂之
    悖德。』齠齡之兒,既從沙門覓父,期頤之親,又從何處覓子?父是丈夫志量,
    宜期爾遠大,母是婦人識見,只責汝近小,汝何說之辭!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雙親養汝甚劬勞,望汝天朝作鳳毛。)
    (今既悖恩為釋子,老人何處覓箕裘。)
尊 者:男非不知聖賢事業當為,男非不知父母養育當報,第男從先生肄業,夢寐中屢有
    神人告我云:『子前生許下事佛願,今世盍當酬之。』男夢中當亦以父母劬勞未
    報為辭。神人復云:『宗正法以答劬勞未晚也。』當男心已許之,特身屬於親未
    即去耳。許之而復背之,恐生不祥。
    (即齧斷二指,長跪於父母之前曰)
父 母:望父母恕孩兒不孝之罪,假我數年工程,償了事佛願,明瞭為佛心,蒼蒼可表,
    即回來報答父母。所謂一精百成,一勞百逸者也,或者男之顯親壽親,當不出於
    縉紳之下。男今齧斷二指,一指誓必出家,一指誓不忘親,所謂指日成功,指日
    報效。今日父克成男志,後日男克終父事,始雖睽違,終實相濟,豈不美哉。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神人啟我去為僧,償卻前生許下因。)
    (斷指告親鳴所志,得宗正法不忘親。)
    (尊者父母勸之不從,親友勸之不從,只得順其所志,遂依南華寺通禪師落髮為
    (僧。)
    (通禪師知是法器,教之持齋誦經,教之坐禪習定,但未證悟,所謂偏矣而未大
    (也。)
    (通禪師圓寂,乃離南華寺為行化遊方僧,遍訪高人以終所學。)
    (及聞耽源禪師道有真傳,遂師事之,從游數年,叩其所傳,駸駸已悟宗旨,所
    (謂大矣而未化也。)
    (最後參謁溈山,始入堂奧,所謂大而化之者也。)
    (嘗見桃花開放,心有會悟,一日作偈云:
    (  三十年來尋劍客,幾逢落葉幾抽枝。)
    (自從一見桃花後,直至如今永不疑。)
    (溈山佑禪師覽其偈,知其旨,隱詞文心有玄解,遂呼而詰之。)
    (尊者悟後之見,歷歷與禪師相符契,佑禪師大喜,潛謂之曰)
尊 者:佛家正法,屬人傳繼,僧徒億萬,契悟一人。子今日從緣得道,善自護持,毋災
    害爾躬,無湮沒爾法。予與汝源流同,學術同,不意今日契悟又同,汝往欽哉,
    無辜予望。
尊 者:(尊者謝曰)謹領上人教命。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桃花會悟與師同,囑托兢兢護正宗。)
    (門下幾人知契悟,矜誇便是自災躬。)
    (尊者一日同溈山在寺外開田,地勢不平,所計之田庸有高低不一。)
尊 者:(尊者問溈山曰)田勢宜平,耕開田這頭如何恁的低?那頭如何恁的高?
禪 師:(佑憚師答曰)水能平物,明日但取水面平,不論地勢異。
尊 者:水亦無憑,畢竟高處高平,低處低平。
    (尊者此答皆禪家見道之談也,其寓意謂:道難執一,若高低然也。)
    (現前即是觸象皆真,顧人所處所見何如耳。)
    (佑禪師深然之。)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開田詢問勢高低,水面如何一律齊。)
    (畢竟低高隨所處,道隨人悟有員機。)
    (先是,香嚴弟子亦從游偽山門下,好誦讀經卷,泥紙上塵言,昧心中會悟。)
溈 山:(溈山激之云)吾不問汝卷冊上所記得音,但問汝未出胞胎、未辨東西時本分內
    事,試道一句來。
    (香嚴本日懵然莫知所對,沉吟久之,進數語,溈山皆不許。)
溈 山:(香嚴曰)請憚師為弟子說。
溈 山:吾說得,是吾之見解,於汝何益!
    (香嚴被溈山一駁,即回轉山房,檢遍所集諸經,無一語可為酬對,乃自歎曰)
溈 山:畫餅不可充饑。
溈 山:(於是盡焚諸經,自言曰)且作個長行粥飯僧,免役心神。
    (遂辭溈山而去。)
    (直抵南陽,見忠國禪師遺蹟,遂於其祠憩止焉。)
    
    
36**時間: 地點:
    (晚間,夢見忠國禪師慈容如活,直呼其名謂曰)
禪 師:子性慧,何不慧,近前來聽吾偈。
    (偈云:
    (  法法法,元無法,空空空,亦不空。)
    (靜喧語默本來同,夢裡何勞說夢。)
    (有用,用中無用;無功,功上施功。)
    (還如果熟自然紅,莫問如何修種。)
    (香嚴弟子一日因山中芟除草木,以瓦礫擊竹作聲,俄然失笑,忽然省悟,遂歸
    (沐浴焚香,遙禮溈山。)
弟 子:(贊曰)和尚大悲,恩逾父母。當時若為我說破。則心已明白,安有今日?
    (乃作一偈云:
    (  一擊忘所知,更不假修持。)
    (處處無蹤跡,聲色外威儀。)
    (諸方達道者,咸言上下機。)
    (至是,溈山禪師見尊者桃花有悟,開田有悟,意香嚴向日不得於言,間別多年
    (,必有所感發開悟。)
    (如尊者明慧,未可知也)
尊 者:香嚴弟子近日見處如何?
尊 者:某甲卒說不得。
    (乃呈一偈云:
    (  去年貧,未是貧,今年貧,始是貧。)
    (去年無卓錐之地,今年連錐也無。)
    (尊者此言,一謂香嚴學幾於化,一謂自己學難強同,二意相關也。)
溈 山:(溈山不覺大笑曰)聞子偈言,其得如來禪,未得祖師禪乎?
    (戲其見遠遺近,詞雖抑揚,其實乃深喜之。)
    (尊者師事溈山前後共十五載,凡有吐談皆悟後禪語,從游眾徒無不歎服,俱記
    (載為修持要旨。)
    (尊者傳了溈山正法,遂遷止仰山,從游之徒日益眾盛,共稱為仰山上人。)
    (尊青道雖超悟工夫,猶自檢點不輟,日與諸徒講解,循循不倦,且善於接機利
    (物。)
    
    
37**時間: 地點:
    (當時,演溈山之道,為禪門標準,四方誰不服之。)
    (年七十七,同弟子往韶州行化,抵東平山。)
    (某年月日,因謂門人曰)
弟 子:時至矣,吾將歸矣。
    (遂於東平山抱膝而逝。)
    (臨終有偈云:
    (  我年七十七,老去是今日。)
    (任性自浮沉,兩手抱雙膝。)
    (第廿四尊 卻水羅漢)
    (智威尊者,本姓華氏,隋煬帝時人,身長七尺六寸,智勇過人。)
    (幼年亦事儒業,以韜略事煬帝,拜中郎將。)
    (才智足以統眾,威望足以服人,億兆稱為保障,朝廷目為干城。)
    (自筮仕以至宦成,始終一志,庭無私謁,民喜天開,仁恩流於刑罰,撫字溢於
    (催科。)
    (不茹柔,不吐剛,得持身正道。)
    (能悅邇,能懷遠,得治下要機。)
    (士夫百姓有父母之謠,撫按三司有廉明之譽,銓曹考居上上,隋君虛席殷殷,
    (□居求志,行義達道者也。)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官拜中郎佐下風,廉明獵譽寡追蹤。)
    (銓曹考績非中下,期取勛庸勒鼎鐘。)
    (尊者初仕,煬帝黎庶不曰「良牧」,則曰「仁侯」,芳名已流落人間。)
    (及唐高祖得了天下,下詔搜羅逸德,科道交章以尊者薦。)
    (高祖嘉其賢,征為牧民守宰。)
    (尊者上表乞辭,高祖不許,三辟乃起。)
    (尊者奉命服官,不墮晚節,親賢如就芝蘭,辟惡如畏蛇蠍。)
    (小秦王得於考察,嘗謂左右曰)
尊 者:華先生任事老成持重,異日可為公卿。
    (第功名富貴之人,知進不知退。)
尊 者:(故諺曰)乘時進易,知機退難。
    (尊者早年本無宦情,逼於機耳,況今時更二代,歷仕兩朝,厭薄功名,希心恬
    (退。)
    (唐武德中,乃遺表辭官,掛冠於東門外而去。)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新君徵辟佐皇朝,治行當居第一流。)
    (盈滿自知殃所伏,掛冠恬退臥林丘。)
尊 者:(唐天子閱了尊者辭官表,歎曰)此人出處分明,去就義決,真偉人也。人各有
    志,彼道德之流,非功名富貴所能羈也,今願出家為僧,朕當成就其是。
    (遂不強求遺留,聽其出家以終爾性。)
    (勤勞於公署者,得暇裕於禪關也,鞅掌於軍伍者,得從容於僧席也。)
    (業儒兩仕兩朝,恍惚賢良芳躅,歸禪而宗三寶,依稀智慧□規。)
    (有志者事竟成,此人之謂,豈僅僅明哲保身爾哉。)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拜表辭官願出家,唐王披閱大矜誇。)
    (古雲有志終成事,佇見菩提作泛□。)
    (尊者既致臣而歸,聞寶月禪師道悟真宗,□超玄旨,在舒州皖公山聚徒演教,
    (尊者不憚千里之遙,直趨舒州皖公山參謁寶月禪師,求為門下。)
    (禪師納之,以貴而知學,尤加禮敬。)
    (尊者自處,則不知有貴於己,不知受寵於君,較常人尤為謙抑,有命即趨,有
    (事即赴。)
    (嘗居己於勞,居人於逸,人大義之,師大器之。)
    (至於講經設法,孔竊人所扞格者,彼獨孚契坐禪習定機關。)
    (人所苦難者,彼獨悅懌,寶月禪師嘗謂同志友曰)
禪 師:吾門下法器,盡不乏人,不意晚年尤得一佳士。
    (蓋指尊者而言也。)
    (有詩一首為證:
    (  聞說舒州寶月師,道超玄旨演真如。)
    (抑謙參謁為門弟,獨自融通見性虛。)
    (尊者自從游禪師門下,日就月將學有緝熙,於光明道之傳授,雖出於師遇,不
    (明處則不恥下問,而質諸友。)
    (道之契悟,雖屬於己,遇有得處,則不吝紙筆而志諸詩。)
    
    
38**時間: 地點:
    (一日,悟出本來身心,作詩一律曰:
    (  心本絕塵何用洗,身元無病豈求醫。)
    (欲知是佛非身處,明鑒高懸未照時。)
    
    
39**時間: 地點:
    (一日天清氣爽,尊者獨自尋芳,泗水問渡津頭,大有意也。)
    (至一谷中,從容班荊宴坐,一則憩以節勞,一則靜以觀化。)
    (禪坐未幾,忽然山水暴漲,泛濫谷中,排山倒石。)
    (尊者習定自若,視谷中若大廈,視山水若杯潦,此時忘乎水之懷山,亦忘乎己
    (之坐水,心下惟曰)
尊 者:此必止妖做祟,假泛濫以試吾法力,借使方寸震憾,則彼得盡其中傷矣。吾身化
    為中流砥柱,縱狂瀾百折,自屹立不回矣。況山水幾何,涸可立待,能為不滅之
    身害哉。
    (少頃,山水果自退,於尊者帷裳分毫不漬)
尊 者:向來枉費推移力,此日中流自在行。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谷中宴坐為尋芳,偶漲山泉作禍殃。)
    (泛濫忽然消涸也,老僧依舊坐平崗。)
    (尊者一生服飾器用,推崇儉約,蓋佛法貴無,不居己於有,佛法尚空。)
    (不居己於實也,故衣惟一衲,取其足以蔽體,食惟一鐺,取其足以養身。)
    (眼前不能脫化,且恐衲鐺之為累也,如此一時,亦如此終生,不知衲鐺之外,
    (更有何者可為更易。)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破衲和雲補,寒鐺帶月烹。)
    (不知衣食菲,鑄意佛傳燈。)
    (尊者在皖公山儲積有飯僧谷二廩,山下鼠竊狗偷之輩窺伺有日。)
    (每至廩所,輒見二虎在旁守護,盜者曰)
尊 者:此詐也。聞智威和尚頗有法力,或者以貓作虎,或者畫虎張威,懾制我輩不敢垂
    涎帑中之物。今後去,須識破是假,莫冒認是真,則彼之委積可告匱,我之枵腹
    可告克矣。
    (盜者儀定,復去竊盜,三四餓夫,敵不過一二餓虎,盜未食谷,虎已食盜三四
    (,竊盜未動廩中升合,而虎已食盜過半矣。)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積粟山中為飯僧,狗偷鼠盜覬覦生。)
    (幾回二虎嚴防守,貪食城狐滅禍根。)
    (次日,尊者捕了未死之盜送屬縣張令尹鞫問,其盜不待刑責,即自供招云)
尊 者:某僧積穀二廩,某等起心潛行竊盜,去時廩旁嘗有二虎守護,三四往不能竊。眾
    心不死,至昨晚議云:『某和尚有法力,防廩之虎乃紙畫假虎,非真虎也。識破
    其法不行,則具谷可竊。』不意真虎咆哮作威,遂將眾盜咬死,止孤身驚得九死
    一生,無地奔逃,始被僧人所執。
    (縣令鞫問得實,將本盜重責二十,以未得財放回,容其改過,其盜轉回家中,
    (未數日亦已身死。)
    (張縣令始信尊者大有道行,不然虎胡受命若此,深加禮敬。)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執得強人送縣官,供招盜谷是真贓。)
    (山君激發無情性,數個強人盡咬傷。)
    (張縣令諱遜,以儒業發身,頗有重望,朝廷授為本縣邑宰,重儒業不重僧道,
    (每見左道之人,必斥逐之,及見智威禪師有二虎守谷之異,始回心向佛。)
    
    
40**時間: 地點:
    (一日,張縣主官有條閒,帶僕從逕往寶山來謁尊者,尊者迎接至法堂敘坐。)
尊 者:(張縣主因問云)禪師徒從幾何?
尊 者:從游貧僧門,行者二三人。
禪 師:(遜曰)盛徒現在山中,喚來相見。
尊 者:容某喚來。
    (將手中拂帚向禪牀連擊三下,一聲風響,二虎咆哮而出,向縣主面前作禮。)
    (遜上座驚怖不寧,尊者始麾之使去。)
    (遜愈加敬重,情願棄官受戒。)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帶僕前來謁上人,問渠徒從幾多名。)
    (咆哮一聲雙虎出,惟茲二士守山林。)
    (尊者事煬帝為中郎將時,陣中結納從軍二人,誓同生死。)
    (乃尊者繼事唐高祖,棄官隱遁,出家為僧,間別數年,朋情戀戀,邀入山訪之
    (。)
    (既見尊者近日所為,殊不似當年體態,二人因謂之曰)
二 人:郎將今日狂耶?不然何為悖眊若此。
尊 者:我狂欲醒,君狂正發。
二 人:子何所見我二人之狂正發也?
尊 者:人能擺脫塵囂則不為狂。所囿二君嗜色耽聲,貪榮怙寵,依然世昧中人,將轉輪
    與生死之途,何由得自跳出,非狂之正發而何?
    (二人聞言,遂感歎而去。)
    (有詩為證:
    (  相攜入谷訪年交,詰問中郎狂正高。)
    (聲色寵榮君所溺,此狂更是禍根苗。)
    (唐儀鳳二年月日,尊者始往石頭城示寂,顏色不變,屈伸如生,室有異香,經
    (月不散。)
    
    
    
    
    

返回 開放文學

訪問統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