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一 至 第三〇
21**時間: 地點:
(一日,帝居寢殿,思念皇后。)
(忽聞殿外眾聲喧鬧,帝出視之,見一蟒蛇盤躄殿下,張目向帝乞哀。)
武 帝:(帝驚駭逃遁莫能得,徐起謂蟒曰)朕宮殿深嚴,非爾類所生之處,今盤躄殿下
,意者妖孽之為祟耶?
武 帝:(蟒即為人語,以啟帝曰)妾前生即正宮郄氏也。以生在陽世,嫉妒慘害,損物
傷人,冥司以是加罪,故謫為蟒耳。今無飲食以實口,無窟穴以安身,且鱗甲內
多蟲鑽咬肌肉,痛苦如刺。感陛下生前眷愛之厚,故不避丑形,陳布情悃,乞求
功德,為妾拯拔。
(有詩為證:
( 造惡多端謫蟒身,躄盤殿下訴來因。)
(口無飲食身無穴,鱗甲蟲鑽痛不禁。)
(帝聞後言,悽愴不止,蓋緣差卻生前一念毒害,故墮落輪回有如此。)
(朕前造寺寫經,尚為下民廣布福田,況敵體皇后,不能拯救其墮落,何以為君
(!遂召集沙門僧眾。)
(訪以拯拔輪回之故。)
禪 師:(寶志禪師)娘娘罪惡過多,非禮佛懺悔不可。
武 帝:用何作為?
志 公:須陛下為娘娘陳布情款,向佛懺釋。
志 公:(帝然其言,遂親抒睿思,撰摭諸經,灑聖翰,撰懺文,編成十卷,名曰)梁皇
水懺,
(為郄皇后解釋生前所作種種過惡。)
(眾僧遵教,如法行持,禮佛懺十數晝夜。)
(有詩為證:
( 失身為蟒復人難,梁皇搜經作懺文。)
(為念椒房情義重,薦超幽滯出輪回。)
(郄皇后得寶志公建了梁皇水懺數晝夜,前愆盡行解釋,如來普渡,除卻蟒形,
(復還人也,得轉原質。)
(帝一日在宮內飲宴,忽聞異香馥鬱,良久不散。)
(帝問妃嬪香從何來,妃嬪俱懵然莫知所自,帝因仰視空中,見一夫人儀容端麗
(,遙拜謂帝曰)
志 公:妥即蟒之後身也,感陛下懺悔功德,得世尊拯拔沉淪,轉還人天世界,今日呈露
本身,以為陛下作懺明驗也。妾願吾皇廣修因果,早悟真宗,獲入靈山之會,與
世尊如來為朋侶,則妾之仰賴又無期矣。
(言訖而去。)
(有詩為證:
( 異香馥鬱出何方,仰見空中有豔□。)
(妾本正宮都氏女,感君拯拔上天堂。)
(梁武搜經作懺,天牖其衷,躍然證悟如來宗旨,覺昔日造寺寫經,真是人天小
(果之因,活佛達摩之言不謬也。)
達 摩:(對左右大臣曰)不陟巔,不知天之所以高,不入底,不知地之所以厚,不搜摭
經文,不知人天有漏之因卑且薄也。
22**時間: 地點:
(此時究問達摩,達摩已面壁嵩山矣。)
武 帝:得道上人,不為利誘,不為勢屈,昔既長往,今難復返。
(遂下詔請衝玄寺僧人證修因果。)
(胡僧見帝證修有得,異日可為西天羅漢,但須經侯景之亂,始得昇天。)
(遂勸之勿為富貴所羈縻,當擺脫以待時至。)
(遺以隱語曰:
( 猴子弄戈兵,台城見果因。)
(誦經空自餒,脫化不逡巡。)
(語畢,為帝取名曰「步虛」。)
(武帝得了胡僧指點,遂弁髦富貴,不以天下國家為意,以致機務叢挫,威權旁
(落,跋扈強梁之臣,乘間竊發,天下遂多事。)
(群臣有以堯舜仁義之道進者,有以湯武征誅之道進者,有以桓文功利之術進者
(,帝俱不聽。)
武 帝:(曰)彼二帝、三王、五伯旦夕道術耳,吾釋家妙道,亙古不磨,卿策雖善,朕
不取也。
(有詩為證:
( 梁皇事佛意何處,不用群臣納牖言。)
(未得如來長壽訣,台城枵腹亦徒然。)
(強臣侯景見帝廢弛無道,遂號召士卒以弔民罰暴為名,爭取武帝天下。)
(國中一聞侯景兵至,驚惶無備,俱倒戈歸順。)
(武帝見景鋒勢英銳,遂遷居台城以避之,因悟胡僧隱語首句乃侯景跋扈之驗,
(次句謂朕在台城征驗昔日所為因果,末二句分明令朕清心誦經,縱有大難,如
(來當來救渡也。)
(朕且將老子《北斗經》清心誦讀。)
(書云:天生德於予,桓魋其如予何,令彼蒼即賦我以步虛之德,侯景莫能為矣
(。)
(有詩為證:
( 跋扈操戈逼帝京,謀奪天位收常經。)
(梁王自信天生德,么麼如何敢妄侵。)
(侯景兵入帝城,莫知梁王所在,聞帝避兵台城,遂統重兵厚圍台城,節其飲食
(。)
(意悟胡僧隱語,必經侯景之亂,乃得脫化,故枵腹誦經不輟。)
(厚圍士卒,本日見空中旗幡紛墜,鼓樂喧闐,又見紫雲一朵,接捧梁王直上玉
(京金闕,俗人不識,乃謂梁武餓死台城者,非矣。)
(侯景始信梁皇作佛有成,而已叛逆無道也。)
(彼後偃居天位,為齊高祖,亦宗信佛言,良有感於此哉。)
(梁皇枵腹斃台城,共睹空中墜紫云。)
(將帝捧從天上去,喧闐鼓樂眾知聞。)
(第十四尊 持履羅漢)
(菩提多那尊者,姓剎利帝,南印度國王幼子。)
(性極聰慧,質極純篤,好善樂施,名聞裡閈。)
(早年有志沙門,第未得高人印正。)
(及般若多羅遠來行化,國王信佛,施以無價寶珠,因見其三子。)
(尊者即出國王所施之珠,以觀三子之見。)
(彼二子皆囿於世味,獨幼子慧辨超群,尊者深器重之,為改名達摩菩提。)
(從游波羅,自謂所依得人,一味恭稟教義,服勤左右,垂四十年,未嘗廢缺。
()
(多羅選擇於弟子中惟達摩一人堪作如來法嗣,悉將奧義對達摩傳之。)
(宋孝武大明元年,自放二十七道神光,現一十八變而逝,尊者為師建塔,始繼
(其志,述其事,演化本國。)
(遠近眾生,如尊者道有真傳,皆靡然向風從之。)
(尊者在本國演化經六十餘年,所從游眾生,大以成大,小以成小,竊隙光以自
(照,濬餘潤以自滋,得其濟渡者,其麗不億,其功無量。)
(有詩為證:
( 三子皆為帝裔苗,菩提慧辨寡為儔。)
(多羅知是如來器,奧旨心宗向彼投。)
(如來三寶之道,無一人不篤信,無一人不敬重。)
(獨達摩之姪異見王獨立一門戶,輕人之所罩,謂寂滅之教,當擯之宮牆之外。
()
(毀人之所信,謂虛無之道,不容於名教之中。)
(異端橫流之日,左道惑民之時,異見王欲辟其非,以矯其誕,可謂挺然獨秀,
(不為習俗所移者矣。)
(名曰異見,誠哉所見異也。)
(尊者聞其輕毀三寶,發為歎詞曰)
尊 者:毀言出於一人之私,毋用毀也,佛道不可毀也。不知其是不必重,既知其非不必
毀。眼前惟聞尊信者為神佛,不聞輕毀者為聖賢。忠厚長者,毀言不出於口,毀
佛無法,只彰其薄也。存心涼薄者,明有人非,幽有鬼責,災及其身,理勢然矣
。不忍異見王因輕毀二字來及身之災,吾當何以救之?
(因命弟子波羅提見異見王,為彼說法,解脫及身之災。)
弟 子:(異見王怒而問曰)子之宗佛,必以佛為是也、且問汝何者是佛?
波 羅:佛之教,雖不滯於有,亦不淪於無,惟見性是佛而已。
國 王:師自見性否?
波 羅:我不見自性,惟見佛性。
國 王:性在何處為子見之?
波 羅:性在作用上見之。
國 王:性蘊於中而難知,情露於外而易見,子從何作用上見性?
(異見王此論豈好辯哉,正口欲言而未能,心求通而未得,其機有可通矣。)
(波羅提即為說偈曰:
( 在胎為身,處事為人,在眼曰見,在耳曰聞,在鼻辨香,在口談論,在手
(執捉,在足運奔。)
(遍觀俱該法界,收攝在一微塵,識者知是佛性,不識喚作三魂。)
(異見王聞波羅提所說偈言,方寸了然領悟,乃悔前日輕毀之非,而求今日逃歸
(之是。)
國 王:(遂問波羅提曰)知辯出於師訓,今日仁者諄諄智辯,從學何人得來?
波 羅:師不在遠,子歸而求之,有餘師。吾之師達摩,即王之叔菩提也。天潢有仁者,
宗譜有禪師,大王悟後之問,徒能羨人之徒,不知宗自之叔,竊為大王不取矣。
(異見王聞言驚駭,不知叔已超悟禪宗,遽敕近臣備法駕,隆禮迎請其叔。)
(國王長子次子見菩提悟道而歸,入宮謂其母曰)
國 王:吾弟素稱慧辨,今日果為得道比丘,吾屬終為劫數人矣。
(尊者因王迎請,即隨駕而至。)
(王接見百拜,致詞曰)
尊 者:某涼薄無知,不當輕毀三寶,只種種自積愆尤。今日迎請叔父,為姪三寶面前懺
除已往愆尤,大賜將來普渡。
(尊者見王不禪改過,遂取其悔悟之新,憫其陷溺之久,即為懺悔前非。)
(王因泣謝師訓,誓願欽崇三寶。)
(有詩為證:
( 菩提王叔某之師,超悟禪宗見性虛。)
(敕使迎請求懺悔,欽崇三寶未猶初。)
(尊者在父母之邦演教,依依不忍去。)
23**時間: 地點:
(一日,念行化時至,戒弟子促裝,吾將旦夕南渡。)
(先辭了祖塔,以如來演教之身,歸期無定准也。)
(次與王訣別,以普濟天涯之客,聚首難逆料也。)
(王固留之。)
(不能得,兄弟留之,亦不能得,乃具大舟,率臣僚,侈供帳,祖餞海堧而別。
()
(有詩為證:
( 叔父宜留鎮本邦,為何話別戒行裝。)
(海堧祖餞情難捨,回首天涯是異鄉。)
(尊者自西竺海堧話別,登大舟泛重溟,經幾多風浪,值幾多險怪,在舟中凡三
(更寒暑,始達於南海,時梁武帝普通八年也,廣州刺史蕭昂見西方達摩師渡江
(南來演教,遂迎至公館供養。)
(百姓創見西來佛,咸願捐貲鼎建殿宇,以求福澤,蕭昂不能禁,乃具表奏聞於
(上。)
(梁武一生好佛,非舍殿宇,即舍自身,左右大臣為梁王奔走佛事,無有寧日。
()
(及見蕭昂表奏達摩佛渡江南來,龍顏大悅,對臣子誇張曰)
達 摩:此寡人誠心所感,事佛之報也。
(遂遣使備法駕迎請,又著令蕭昂護送祖佛至金陵見駕。)
(帝一面發庫藏鼎建壯麗寶殿,以作如來宅舍,一面詔中書生繕寫經卷,以便如
(來講解。)
(及刺史護送達摩到金陵,梁王沐浴齋戒,旗幡鼓樂,燈燭香花,自出都城迎接
(,送至新佛殿安頓。)
(武帝觀見達摩慈容燁燁,寶像煌煌,踵舊日所為,仍願捨身事佛,又出帑內金
(銀,為建道場功果。)
(君者民之表,一國人王,尚自捨身事佛,天下效尤,又孰不願為佛事。)
(有詩為證:
( 達磨南渡闡如來,梁武慇懃建殿台。)
(迎至金陵親接見,捨身事佛見何呆。)
達 摩:(梁王一日問達摩師曰)寡人宗信釋教,平日在國中恐依佛無所,即為造寺,恐
念佛無本,即為寫經,如此之類,不可勝記,不知有何功德?
尊 者:佛家功果貴務其大者、實者。主上平日造寺寫經,此人大小果,有漏之因也,何
足以言功德。如影隨形,雖有非實,以此為功德,多見其不知量也。
武 帝:必何如作為乃是真功德?
尊 者:淨智妙圓,體自空寂,如是功德,不以世求,一味在靈性上體認,所謂大者實者
。寺之創造,經之繕寫,初不關於修持急務,縱不暇及,亦不言其證修有虧。
武 帝:如何是聖諦第一義?
尊 者:廓然無聖是也。
武 帝:對朕者誰?
尊 者:不識。
(帝不領悟。)
尊 者:(尊者歎曰)浮慕好佛之名,中實無契佛之性,方履圓蓋,其如不相合何!
(遂潛回江北,寓止於嵩山少林寺,面壁而坐,終日默然,人莫之測,謂之壁觀
(。)
(有詩為證:
( 梁武誇功寺與經,人天小果有非真。)
(智圓體寂真功德,不落人間色與聲。)
(某方一行化僧名神光者,平日博覽經書,善談玄理,聞西竺達摩尊者在嵩山少
(林寺面壁,乃親往嵩山參謁達摩,求其教誨。)
24**時間: 地點:
(此時尊者在少林寺面壁自若,不知身後有人參謁,緘默自若,不知左畔有人乞
(言。)
(神光僧不以師為吝教,惟罪己力不誠,師坐終日,彼亦侍立終日,師面壁而坐
(,彼面師而立,師默默不語,彼遲遲不去,如此效誠者半月。)
(時寒冬臘月,忽一夕,天大雨雪,光侍立尊者之傍,屹然不動,自宵達旦,雪
(積過膝,彼神與師游,不知肌膚著冷。)
(尊者始憫而慰問之,然終無誨言。)
尊 者:(光曰)得師憫念,而不得師教誨,無上至人必謂我志向遷移,不足與談妙理。
(乃潛取利刀,自斷左臂,置於尊者之前,一以鳴己志向專一,一以白己乞教心
(誠也。)
尊 者:此子非好為是苦節,其志在欲為如來傳衣缽也。倘非法器,前不能當飛雪,後不
能斷左臂,後日吾道之傳,信非此人不可矣。
(遂為其更名曰「慧可」,有詩為證)
(神光參謁意何誠,積雪侵踩動憫情。)
(不是利刀傷左臂,達摩還不為更名。)
25**時間: 地點:
尊 者:(一日,神光從容請問尊者曰)諸佛法印可得聞乎?
尊 者:諸佛法印,匪從人得。
(光悟曰:人者郛郭,心者性靈,匪從人得,必從心悟可知矣。)
(我心多震憾不寧,何以能超悟無上宗旨。)
尊 者:(遂問曰)我心未寧,乞師與安。
尊 者:汝欲神寧,可將心來安,尤見其徒著於象也。
武 帝:(及光對曰)弟子覓心了不可得。
尊 者:既不可得,與汝安心境而已。夫佛教虛無寂滅,吾徒必境象兩忘,始為了證佛事
。
(尊者曰安心境,正欲神光僧化而進之也。)
(神光僧得了師說,遂一味在虛無寂滅上用工,恐染著聲臭色相,則此心終膠擾
(而不寧,所以與佛相背馳也。)
(有詩為證:
( 佛法相傳總屬心,虛無寂滅是金針。)
(靈台染著些兒物,不是如來去後音。)
(達摩師面壁少林九年,一日欲西返天竺,乃謂從游眾門人曰)
達 摩:時將至矣,我將西返。汝等游吾門下有年,我欲將正法付汝等行持,不知何人可
繼吾之大事。汝今日毋謂隔塵難言,試各陳所得,我將採而擇焉。
尊 者:(一門人名道副者先以所得白於師曰)如弟子所見,不執文字,不離文字,而為
道用,意者可以傳正法乎?吾師以為何如?
尊 者:子之所見,徇外遺內,得吾之皮而已。
尊 者:(次一門人名尼總持者,亦白其所得曰)某亦惡乎見哉!我今所解:如慶喜見阿
□佛,固一見,更不再見,如此而已。意者如來正法,屬我行持矣。師以為何如
?
尊 者:子之見,入而未深,得吾之肉而已。
尊 者:(繼二子之後,一門人名道育者,以己之所得進曰)四大本空,五蘊非有,而我
所見處,無一法可得。此可以傳正法乎?
尊 者:子之見,非得吾之皮,非得吾之肉,乃駸駸得吾之骨者也。得皮者可與共學,得
肉者可與適道,子之得骨,可與立未可與權也。
(最後,達摩問慧可曰)
達 摩:爾見何如?
(慧可承問,默默不言,只禮拜其師,拜畢即依位而立。)
(達摩本日見慧可所為者如此,三子哂之)
達 摩:不白所得於言,惟示所為於身,吾等不知其何所見也。
達 摩:(達摩獨大喜曰)必如子見,始得吾之髓也。子達權人哉,吾與子矣。
(遂以如來正法眼囑咐慧可行持,且授以偈云:
( 吾本來茲土,傳教救迷情。)
(一花開五葉,結果自然成。)
(達摩為慧可說偈畢,即端居本位而逝,後魏孝明帝太和十九年也。)
(其徒為之葬熊耳山,起塔於定林寺。)
(越二年,魏大臣宋雲奉使往西域回,遇見達摩師於蔥嶺,手持一履,翩翩獨逝
(。)
達 摩:(雲問)禪師幾時西歸?
達 摩:歸來數載。
尊 者:(雲曰)今欲何往?
達 摩:西天去。
(遂茫然分袂而去,更不談及南事。)
(後宋雲返國,對孝莊皇帝道蔥嶺遇見達摩,大臣曰)
達 摩:達摩圓寂多年,何為今日復見,子誤矣。
尊 者:(雲曰)昨見彼手持只履,翩翩獨往,對臣道去西天,何為見誤?
(舉朝驚異。)
(孝莊令其徒啟壙視之,壙中存一空棺,棺內留一革履。)
(帝降詔取遺履,供養於少林寺。)
(有詩為證:
( 蔥嶺翩翩攜履行,宋雲會別事分明。)
(歸朝具奏開棺看,惟有當年革履存。)
(第十五尊 伏虎羅漢)
(大梵尊者,莊嚴國人,一生好敬奉神明,寶鼎心香,四季氤氳不絕。)
(初為敬國比丘,善談如來妙理,此邦之人,宗信佛教,一聞演教比丘,視若活
(佛降生,相率從其法戒。)
26**時間: 地點:
(此時尊者妙理雖談,真心尚未超悟,但慈悲方寸,終是好普濟眾生。)
(見人貧窘,則出所有以賑濟之,見人疾苦,則出丹丸以針砭之,見人厄難,則
(竭才智以扶持之。)
(制行端方之人,陽相陰翊,不誇其能。)
(趨向奇偉之士,潛施默濟,不矜其功;不分爾我,天下合為一人;不問親疏,
(中國聯為一體,恍惚太公氣象。)
(庶幾,兼愛風聲也,不特從游之徒沐其教,被其恩,異國他鄉亦稱其仁,頌其
(德也。)
(有詩為證:
( 敬國比丘好祀神,拯人厄難濟人貧。)
(潛施默濟無矜色,遐邇人民悉頌仁。)
(尊者道雖偏於老氏,心實向乎佛宗。)
(故遇臣子,則為講明忠孝之道,而又援古人以為證驗。)
(遇昆朋則為講明悌友之道,而又稽往牒以為師資,禪師真墨名儒,行老氏而姬
(公者也。)
(有時推墨以附儒,又恐墨道攙入於儒,有時援儒以入墨,又恐儒術混同於墨。
()
(身介於儒釋之中,欲解脫為佛,又欲羽翼乎儒者也。)
(有詩為證:
( 比丘恍惚有儒風,臣子昆朋講正宗。)
(恐墨入儒儒混墨,大為區別兩途蹤。)
(尊者一日出行坊郭,見道有死人,無人埋殯,大發歎曰)
尊 者:惟予之辜,不能開覺路,出迷路,以至此也。
27**時間: 地點:
尊 者:(一日,泛舟胡海,見江有流屍,無人收殮,大咨嗟曰)惟予之咎,不能出苦海
,登彼岸,以至此也。
(二者俱捐資以瘞埋之。)
(如是之類,難以枚舉,以故香名遍天下,陰德滿乾坤。)
(有詩為證:
( 性地樹菩提,心田毓紫芝。)
(陽春真有腳,處處布光輝。)
(尊者慈悲普濟,修滿功成,一旦得高人點化,超悟宗旨,遂領徒遠方行化。)
(尊者一日獨自先行,眾徒遺落在後,將過一高嶺,山下土人止之曰)
土 人:高山有盜,巨魁雄猛,脅從猖狂,劫財傷命,一人不可往。
尊 者:賊勢雖張,不殺慈悲之族,吾正欲化強暴為善良,何可卻步不進。
(遂登山,至半腰,果逢一伙嘍啰下山打擄,問尊者討買路金。)
(尊者向嘍啰躬身作禮,口念彌陀,問列位施主化緣。)
嘍 啰:我等是有名活羅漢,正欲下山化緣,客旅誰似你無眼死禿驢,到來上嶺與我提緣
。天堂有路不去走,地府無門撞入來,想你在鄉村城市,或假鼎建寺宇,因故或
托修理橋樑,善緣誆騙富貴人家金寶成千成萬,今日難逢難遇,且把此來轉舍與
我供養山中寨主,也是你今日不滅因果。一日生意,全靠你發個好市。
(有詩為證:
( 山巔有盜不堪行,客旅遭殃哪獲寧。)
(強暴不從尊者化,半山攔住索金銀。)
尊 者:小僧日前在莊嚴國中講經設法,承國王賜得些金寶,眾徒負帶在後,汝等必欲買
路,可與後來眾徒索討。
嘍 啰:(嘍啰怒曰)不必推三阻四,後來人包不得你,從直獻來,更見人情。新磨寶劍
如霜,未得生人肉吃,你手持念珠會化人,我手持利刀會殺人,激發眾人心性,
一時噬臍無及。
尊 者:囊中實無買命之錢,項下原非祭刀之肉,汝等必欲索討,我有金蓮寶座一所,任
你眾人取去。
嘍 啰:寶座何在?
(尊者將手從平地一畫,須臾,地中湧出金蓮寶座,尊音跣足立於其上,周圍烈
(火烘騰,落得旁邊,一看不敢冒火去取,沃之不滅,撲之愈揚。)
(寨主聞知,亦會同眾頭目下來取寶。)
(尊者所從徒眾,耳聞山中聲喊,目見山上火揚,匆忙趕來,只見尊者立在火中
(。)
(只說是賊人焚劫其師,各人抖擻精神,來與嘍啰廝殺。)
(鬥了數合,嘍啰抵敵不過,走回山寨。)
(尊者自將無上甘霖滅了三昧真火,眾徒弟恃勇欲趕入寨去,滅其群丑。)
尊 者:(尊者止之曰)不可。彼之性盜,汝性亦盜耶?但此盜不平,終為路梗,吾自有
平服之策,不須汝等殺戮。
(只望山將手一畫,其山破為兩半,巢穴平空火起,燒得醜虜焦頭爛額,無處安
(身,此時賊眾良心悔悟,俱拜伏山巔,願披剃為僧。)
(尊者乃為之持齋受戒,帶往四方行化。)
(有詩為證:
( 火裡金蓮實可誇,嘍囉無計可搬拿。)
(穴中火起無逃躲,俯拜比丘作伏命。)
(尊者服了草寇,又欲越下嶺岩,經游異國。)
尊 者:(眾人稟曰)崖下有虎,其勢負隅,其聲咆哮,牙爪大張,雖眾不可行。
尊 者:吾自有術降之。
(囊中取出丹丸,化石成羊,投之崖下以飼虎,虎食數口,負隅之勢斂矣,咆哮
(之聲息矣,牙爪不張,馴若圈中豢豚,望山巔首服者數次。)
(尊者知是歸依,遂為之受戒,帶回本國聽經脫化,有詩為證:
( 服了強人服虎狼,出之苦海上慈航。)
(山君兀自知回首,何況人心本善良。)
(莊嚴國王相位久虛,夢卜來得其人,聞尊者普濟功勛浩大,遂安車蒲輪,迎尊
(者歸國,拜為攝政太師,以聽莊嚴國事。)
(尊者居了相位,國人見其慈和遍洽,功德彌天,舉欣欣有喜色,相告曰)
尊 者:國中相大梵矣,我輩少緩須臾之死,以觀德化之成。主上雖不及紫極堯舜,相臣
則依稀青槐伊周矣。昔者無位無時,尚且博施濟眾如此,況今日居有為之位,乘
可為之時,運無為之德,其巍巍相業,蕩蕩德化,又當何如?
(有詩為證:
( 普濟功勛蕩且巍,迎居相位握綱維。)
(欣欣喜色人相告,德化之成定可期。)
(尊者承恩拜相,不以功高而驕,不以位尊而傲,日夜匪懈,虔恭下土,吐哺有
(之,握髮有之,以致君澤民為心,以輔理承化為事。)
(平明登紫閣,日晏下彤闈,氣有沴戾,物有夭札,皆罪已參贊失職所致。)
(運取心上經綸,建出擎天手段,古人濟川舟楫,和羹鹽梅,不是過矣。)
(有詩為證:
( 三聘迎歸作相臣,兢兢保大與持盈。)
(虛懷折節親賢士,欲為君王建太平。)
(莊嚴國王見尊者德深下士,功格皇天,上焉天命眷,下焉人心歸,中焉鬼神享
(。)
(天與人歸,可膺帝王統緒,況已又承祧乏嗣,垂老倦勤,效揖遜之風,將先君
(所傳國統禪與尊者。)
(尊者自以臣子而一旦偃蹇為君,恐騰物議,遂西向讓三,南向讓再三,以國統
(遜還國主。)
(欲妙選宗中賢者,以繼承大統,不然推舉朝中有德者君之。)
(若己涼德不穀,居端揆,且負餘愧,恐來天下伴食之譏,何敢妄自尊大,闍奸
(天位,而蒙垂涎睥睨之誚,仍效仿古人逃避,致還其臣而去。)
(其徒聞風,相率而從之,喜其得終修佛之功也。)
(舉國之人,感其好生之德,沐其慈悲之化,亦相率而從之,宗之為佛教之師,
(是即戴之為德政之君也,不得已始轉還國中,代攝國政,行國君之事,國王退
(乾清宮養老。)
(有詩為證:
( 偃蹇為君物論騰,讓三讓再杜邪萌。)
(人歸天與難逃避,始轉中邦握化權。)
(尊者涓取某年月日居了正位,兢兢業業,惟恐上負天心,下負人望,日不遑食
(,夕不遑寐,以綜理萬幾為務。)
尊 者:(每夜且焚香告天曰)某無似,一旦承君臣禪舉,濫居九重寶位,負愧不勝,有
如執玉捧盈,惟恐不勝恫也。倘皇天后土子我為君,願玉燭調和,金甌鞏固,百
姓享春台之樂,九重無四顧之憂,臣所願也,天其渭何?
(有詩為證:
( 業業兢兢綜萬幾,有如無力捧盈巵。)
(願調玉燭金甌固,萬戶同春慰所私。)
(尊者焚香告天之後,政不下移,權無旁落,日與二三大臣商榷萬機,剖決庶政
(。)
(以故天心用眷,時和年豐,民安物阜,人敦長青之風,家致可封之俗,民無吏
(擾,道不拾遺,春晝有人耕綠野,月明無犬吠黃昏,老有所終,幼有所養,雖
(偏安一隅,亦庶幾富庶之效也。)
(某年月日,始晏駕圓寂。)
(第十六尊 換骨羅漢)
(慧可尊者,姓姬氏,取名神光,事達摩得道,改名慧可。)
(尊者未生時,其母一夕夢見異光照窗,遂感而有孕,及生,遂名曰「神光」。
()
(自幼博覽三乘遺書,以廓其胸,次又好游觀四方山水,以寬其眼界。)
(神識邁人,一覽便能解悟,以故不侷促於儒業,酷好如來左道。)
(初年,別母出家,受戒於香山寶靜禪師,終日只瞑目宴坐,不著聲色,一味於
(虛無寂滅上用工。)
(有詩為證)
(博覽群書學問該,游觀山水眼眸開。)
(香山寶靜曾遺教,默坐幽齋悟本來。)
(尊者一日山中宴坐,神性慾飄,寂默中,忽一神人告曰)
尊 者:子欲證果如來,何當滯此一山,苦此一坐耶!大道匪遙,汝其南矣,泥此欲何為
哉?
(尊者得了神人指引,次日欲治裝辭師南行,陡然頭痛如刺,叫苦不可當。)
(寶靜禪師欲用藥物以治其痛,忽空中有人叫曰)
禪 師:莫治!莫治!此為渠換骨耳。
(不移時之頃,禪師視尊者之頂,果如五峰秀出。)
禪 師:(禪師大驚異曰)此子骨格道異,慧質殊常,不是塵中侶,當為上界師,神且指
引,我當曲成。
尊 者:(遂謂之曰)達摩師泛江甫渡,神人命汝南往,其少林寺達摩師乎?天既為爾換
骨,神又告爾向方,子當無失此機會也,盍從游達摩,以傳其南來宗旨。
(有詩為證:
( 大道真宗現屬南,五峰秀出骨巉岩。)
(達摩面壁少林寺,子往從之可脫凡。)
(尊者領了寶靜禪師命,逕往少林寺參謁達摩,達摩面壁自若,不交一語,積雪
(過膝,而尊者堅立不動,利刃斷臂,而達摩始與更名。)
(最後,達摩思歸,令三子各言所得,有得其皮者,有得其肉者,有得其骨者,
(終不若尊者之得其髓也,遂得法授衣為達摩孝子。)
(有詩為證:
( 達摩南渡為傳燈,超悟無如慧可僧。)
(得肉得皮並得骨,何如得髓見真詮。)
(達摩圓寂,尊者遂繼其法門,為弟子講法於少林寺。)
28**時間: 地點:
(一日,上講經台,為眾生講說如來宗旨,此時此境不惟眾生傾聽無言,雖山中
(鳥鵲亦飛集簷前靜聽無聲也。)
(且見空中逐隊天女下來,為尊者繽紛散花也。)
(尊者所傳達摩之道,於此有證驗矣。)
(禪師才上講經台,說得天花逐隊來。)
(不是如來宗旨妙,如何鳥鵲也馴階。)
(尊者講經,雖為眾生明佛性,其實亦為達摩闡玄風也。)
(達摩之道,為我有志得來,我之道,又欲有志之人傳去,博求門下,無一人可
(為法嗣。)
(正憂疑間,有一居上年逾四十,不言名氏,逕入山門參謁尊者,尊者與之坐,
(其人)
其 人:弟子身纏夙恙,今不揣份量,逕來山門,敢請和尚為某懺罪。
尊 者:夙恙為罪愆所積,理固然也。今既遠來,不宜空返,汝有罪愆,可將來懺,便可
解卻夙恙也。
其 人:(居士良久云)我覓罪了不可得。
尊 者:罪不可覓,則汝之罪吾已與汝懺之矣。
尊 者:(尊者初見達摩曰)我心未寧,乞師安之。
達 摩:將心來安。
尊 者:覓心了不可得。
達 摩:吾與汝安心竟矣。
(同一流傳心法也。)
(有詩為證:
( 欲為如來覓法嗣,博求門下寂然無。)
(適然居士來參謁,求懺愆尤智慧殊。)
(居士得尊者悟懺悔,復問曰)
尊 者:今見和尚,已知是僧,未審何為佛法??從何修為異日得成羅漢?
尊 者:佛法總屬一心,僧佛亦無二理,故外心求佛,其佛愈遠,外心求法,其法愈離。
子欲合僧佛為一,能於心上求之,則思過半矣。
(遂為說偈曰)
(是心是佛,是心是法。)
(佛法無二,僧寶亦然。)
(居士聞言,即什然領悟,尊者深器重。)
尊 者:(曰)此吾異日授衣寶也。
(遂為更名曰「增燦」,因以正法授之。)
(尊者傳了居士正法,因記達摩遺言,謂己某時當有宿累,遂韜光斂跡,變易姓
(名,或隱入酒肆,使人不知為得道之僧,或寄寓屠門,使不知其為了證之佛,
(欲擺脫身中累,何妨混世塵。)
(有詩為證)
(真宗授與賞音人,宿累思逃混世塵。)
(酒肆屠門俱隱寓,姓名變易費經綸。)
尊 者:(從游門人不知師有所記念,有所逃避,見其晚節所為如此,以大義讓之曰)吾
師向日天神已曾換骨,天女已曾散花,道行標緻如此,及門弟子嘖嘖稱歎,不能
及得分毫。不為有道上人,甘為不道下品,弟子茲不悅。以師之道,無忝沙門標
準,何必乃爾耶?
尊 者:我自調心,何關爾事。
(弟子遂默而不言,後不逾時,果為同類所誣,訟於莞城邑宰。)
(邑宰偏直誣者,不直尊者,遂坐以非法。)
(尊者知宿累莫逃,不為分辯,怡然委順而逝,享年一百零七歲,時文帝十三年
(也。)
(有詩為證:
( 尊者思將宿累逃,門人義讓意戈矛。)
(他年果為同儕蹜,非法怡然逝獄牢。)
(第十七尊 浣腸羅漢)
(佛圖澄尊者,本性白氏,為人狀貌魁梧,資性敏慧,且深於學問,弘雅有識。
()
(弘雅則非隘陋胸襟,有識則非粗疏學問。)
(明解三藏之經,博覽六經之旨,天文圖讖,綜涉無遺。)
(其左脅耳旁有一肉孔,約大四寸,通徹腹內,時常以綿絮塞之。)
(夜欲讀書,拔出其絮,一室光明如晝。)
(遇朔望日,輒至水邊,引腹中腸胃滌之,滌畢,復納之腹內。)
(天生一人,將為如來弘教化,其付托異則其體亦異如此。)
(有詩為證:
( 狀貌魁梧性慧靈,雅弘有識邁凡民。)
(乳房一孔光如晝,博覽三藏與六經。)
(尊音志弘大業,善持經咒,又能作法役使鬼神,俱有靈驗。)
29**時間: 地點:
(一日,用麻油浸胭脂,捩出脂水,塗抹掌心,雖千里外事,皆通明瑩徹,觀掌
(中有如對面,纖毫掩覆不得。)
30**時間: 地點:
(一日,用鐵鈴懸簷角,風吹鈴響,似作人言,凡欲問自己禍福,只聽鈴言吉凶
(,則己之將來禍福,鑿鑿產驗有准。)
(羈旅洛陽,名流海宇,故人欲問遠事,則求尊者脂掌,欲占吉凶,則聽尊者鈴
(音。)
(有詩為證:
( 油脂抹掌瑩秋潭,萬里災祥對面談。)
(簷角風鈴能作語,吉凶禍福數聲間。)
(永嘉四年,石勒屯兵葛陂,專事殺戮。)
(尊者們赤子無辜,肝腦塗地,有傷天地之和,欲以太上好生之道化勒。)
(於是,杖策詣軍門,謁大將黑略。)
(黑略雖將重兵,瘡痍百姓,其實崇奉佛教,心甚慈祥。)
(見尊者來謁,隆禮待之。)
(帷幄中對士卒雖講談戰陣,對尊者又喜講談經卷,遂以尊者道行薦聞石勒。)
(石勒平昔聽信任者黑略,則聽其所薦舉音亦唯黑略,遂召尊者問曰)
尊 者:佛道有何靈驗?有靈驗始足以啟人好慕,況佛為軍巾用,喜神速不厭鬼詐,活佛
此來,諒必能濟我風雷,助我虎豹,一戰而殺入盈野,再戰而殺人盈城,敵人望
風心寒膽戰方為有濟,不然,亦無用汝佛為矣。
尊 者:此人一片好殺,氣象剛暴,言語粗鄙,難以理喻,易以術動。
(不答一言,止呼給事左右取水一盆,置之階前,自己焚香咒之,頃刻,盆中青
(蓮鬱起,光色動人。)
(石勒從上座親見尊者有此靈驗,始傾心宗信佛法。)
(尊音左右不高,始得因事進諫,凡應被殘殺陰受其利益者,十有八九。)
(於是中州之胡,感其好生之恩,皆願奉佛,有詩為證:
( 策杖軍門謁勒胡,為渠殺戮失仁慈。)
(青蓮鬱起呈靈驗,利益蒼生出死途。)
(建平四年四月一日,天靜無風,而塔上一鈴獨鳴。)
(尊者愀然不樂,私謂眾人曰)
尊 者:國家禍福,每有先機,特人不自察耳。
達 摩:(眾人問曰)機何所憑?
尊 者:塔上之鈴無風自鳴,非先務而何?
達 摩:(眾人又問曰)鈴鳴主何吉凶?
尊 者:鈴雲國有大喪,其聲噍殺而非舒緩,喪事不出今年矣。
(四月孟夏鈴鳴,七月孟秋,石勒果死。)
(眾人見事靈驗有准,相謂)
相 謂:鈴之鳴,鬼神之靈所為也,鬼神能泄其機於朕兆之間,禪師能燭其機於朕兆之間
,禪師其如神乎?主上今日得保全首領,皆活佛維持之力也,何可令其遠去。
(石勒既死,太子弘襲位,未幾,廢,自立。)
(亦傾心師事尊者,留奉鄴城寺中,凡征誅賞罰,必與咨決,謂其建明,議論大
(而利益多也。)
(有詩為證:
( 某年四月塔頭鈴,天靜無風解自鳴。)
(國有大喪應不遠,禪師先識果如神。)
(尊者又一日遣弟子某齎鈔往西域市香,甫行數日,尊者在法堂進香,忽聞簷前
(鵲噪數聲,尊者心地猛然吃了一驚,即謂眾弟子曰)
尊 者:吾適在掌中見市香弟子被盜殺劫垂死。
眾弟子:為之奈何?
尊 者:吾已燒香咒神,乞遣神兵遙護救之。
眾弟子:(眾人曰)待神兵救護,恐事勢已去,莫能及矣。
尊 者:可保安樂無虞也。
(越二月,市香弟子還,將遭難事白尊者曰)
弟 子:某月某日,弟子行至某處,陡然一伙強人數以百計,狀貌凶狂,器械整飭,來劫
弟子市香之物。弟子以供佛之物,或可以止其殘暴之為,卒而賊心不可變,必砍
得弟子之物。既欲得物,必劫傷弟子之命,弟於此時寧死不肯以市香之物輕與賊
。強人惡我硬命,攜刀將見殺,忽聞空中一陣香氣飄下,氣中盡有天兵神將持刀
殺來,殺得擄劫賊人十傷九死,東竄西逃,大相呼曰:『救兵已至,威猛驚人,
盍舍之而去。』眾人曰:『吾師早已有言,被劫之事不誣,救護之言有准,吾師
真神人也。』
(大相驚服。)
(有詩為證:
( 市香西域遇強良,打擄金銀把命傷。)
(馥鬱香中神將至,等閒殺得賊逃亡。)
(尊者嘗與石虎共坐中堂,商榷兵謀,並講談佛法。)
尊 者:(忽心驚謂虎曰)幽州今日有火災,其光赫赫,其勢炎炎,貨物煨燼無馀,人民
焦頭爛額,誠可憫哉!
弟 子:(虎曰)法師當降無上甘霖,滅此一方紅豔。
尊 者:下民有難,吾當救之。
尊 者:(對虎取酒望空中灑之,隨舉掌一視,笑謂虎曰)火已解矣。一人有慶,兆民賴
之,今日火滅之謂也。
(敬擎杯相賀。)
尊 者:(虎曰)倏爾火起,倏爾火滅,非禪師無此明見,非禪師無此救援。來日按驗得
真,虎當事先生如神明。
尊 者:(次日,虎遣使往幽州按驗,後使回報云)某月某日,幽州四處火起,其勢熾盛
,撲滅不可得,人民對面悲號,不瞬息間,屋舍貨財頓成焦土。忽見西南方上有
朵黑雲飛來,驟降傾盆大雨,其火始滅,所下之雨,一片酒氣熏人。臣奉命按驗
幽州,得於官民所談者如此。
尊 者:(虎大驚,歎曰)神哉!異哉!皆禪師住日之言,吾得聞於未驗之先者也。使於
驗之,考其真實耳,今鑿鑿無妄,真神人也。筮龜不靈於此矣,吾當以神事之,
不宜以人待之矣。
(有詩為證:
( 對虎同談佛與兵,幽州不意火災興。)
(西南灑雨為摧滅,深信禪師是神星。)
(石虎建武十四年,尊音在洛陽公署獨坐,弟子彬彬侍立左右,因發長歎曰)
尊 音:為人未了真,夢中夢,身外身,雖有幻質,空塵將焉用之。
(為作偈曰:
( 圖形期自見,自見卻傷神。)
(已是夢中夢,更逢身外身。)
(水花凝幻質,墨彩聚空塵。)
(堪歎餘兼爾,俱為未了人。)
(尊者見石氏殘虐不仁,氣數垂滅,因與眾門人談論國家興廢。)
尊 者:興廢之機,數已預定,只難對人言,泄之恐罹大患。
弟 子:(弟子法祚問曰)帝王自有真神,器非苟得,理固有然,第此邦之事,非關中華
大統,獨不可與明乎?古人以人為鑒,先日之談,後日符驗,老師對弟於闡之亦
無不可。
尊 者:天機雖難輕泄,人事則有先知,國家之事,吾不及見,子當驗之。戊申禍亂將萌
,己酉石氏當滅。變生而始去,非見幾之智,國滅而身與俱,非保身之道,吾未
及亂,當先化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