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一一 至 第一二〇
111**時間: 地點:
(明日往拜叔父昆山。)
(遂小衣小帽,帶一僕相隨,望張村而來。)
昆 山:(於路自思)小姐從前既避難於張村。今之蹤跡,叔父必知,到彼自有消息。
(正想間,已到張村,令僕送上名帖。)
(昆山看了,知是侄兒到來,遂命請進。)
(庭瑞入內,請出嬸娘,一同問慰畢。)
(一堂歡坐,細論兩家之事。)
(說到菊英身上,竟全然不知去向,叔嬸十分嘆息。)
112**時間: 地點:
(須臾,請入後堂飲酒。)
(飲畢,天已將暮。)
(庭瑞欲起身,昆山止之曰)
昆 山:天色已晚,在此歇息。
(庭瑞步已倦,遂從之。)
(昆山乃命人送入書房安寢。)
(是夜,庭瑞臥於床上,左思右想。)
(不得菊英消息,十分淒慘,乃起挑燈獨坐。)
(因見案上有書數卷,開而讀之,亦不耐煩。)
(忽翻出篋中新詩數本,俱是抄寫的,乃頁開觀看。)
(纔讀一首,見其文辭清新,所作不凡,自覺精神暢快。)
(連看幾首,愈見敏捷,乃嘆)
乃 嘆:此詩真天才也。孔子曰:『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。』忠信其在此乎。
乃 嘆:(又看了數首)此人之才,勝我十倍矣。
(遂將此詩贐看,不覺天明。)
(忽昆山進來,見庭瑞在燈下看書,乃問)
乃 嘆:賢侄因甚這早?
庭 瑞:適間纔起。
(乃廢詩與昆山坐談。)
113**時間: 地點:
(須臾,僕獻茶來。)
(茶罷,忽二少年入拜於昆山之前。)
昆 山:(昆山謂少年曰)客乃爾伯兄也。
(二少年聞言,忙下拜。)
(庭瑞慌忙回禮,遂轉入房中去了。)
庭 瑞:(庭問昆曰)二弟何來?
昆 山:近因先生喪,適從吊禮回。
庭 瑞:多少年紀?
昆 山:十五歲了,爾嬸娘雙生子也。一名登,字敬威;一名華,字顯威。
庭 瑞:侄所觀之詩,莫非二弟所作乎?
昆 山:然。但俗鄙之句,爾暇間可為改正。
庭 瑞:叔父有此麟兒,真可羨也。侄觀此詩,作用奇絕,乃當世之英才。侄奉天子命,
遇賢才當薦入朝庭。今二弟年少學博,豈可懷其寶而迷其邦。侄當力薦於天子之
前,以為國寶。
昆 山:賢侄為提舉,但恐辱子才不稱薦耳。
庭 瑞:叔父不必過慮,侄來日當命府學送二弟進京。可先使二弟即收拾行裝。
(昆山應諾。)
(於是同入客堂。)
(早膳畢,庭乃辭過叔嬸,起身回衙。)
(昆山已令人整備車駕俟候。)
(庭瑞登車而返,其僕乘馬相隨。)
(行至前陽山,祇見旗傘轎馬伏於道傍)
庭 瑞:書辦等在此迎接大人。
(庭瑞見了自己衙役,遂令張村車馬回家,乃乘轎進城。)
(回到衙中,修了薦賢表章。)
庭 瑞:(即傳長沙府學至,吩咐曰)今張村有二才子,命爾送入京師。有表文一紙,到
京時可向禮部投下。
(府學領命。)
(至次日攜了表文,遂往張村,約會登、華兄弟進京。)
(正是:
( 萬般皆下品,惟有讀書高。)
(未知此去如何,且聽下回分解。)
(秀英到湖南,是出乎意外。)
(今到江寧,又是出乎意外。)
(及其考試,亦皆出乎意外。)
(秀英之事,不徒他人難料,即自己喬無定準。)
(若菊英之志,惟存一庭瑞耳。)
(庭瑞聯捷,巡撫喜、夫人喜。)
(眼見庭、菊婚姻即成,忽又不見女兒,此際不徒巡撫惱怒,即讀者亦將嘆氣。
()
(王彥奇二才,庭瑞亦奇二才。)
(王彥薦兩賢,庭瑞亦薦兩賢,二處遙適相對,照應成趣。)
(庭瑞所薦是真才子,王彥所薦是假書生。)
(非為菊英,則張村二子無以薦。)
(非因秀英,則江寧二子無所出。)
(此一部書,全賴秀、菊成章。)
(劉元輝不見女兒,楊巡撫又不見女兒。)
(其實皆秀英一人,做出幾多事故,令作者重費幾多工夫。)
庭 瑞:(仲弓問政,孔子曰)捨小過,舉賢才。
(三代以來,莫不藉此而為政矣。)
(今庭、彥能遵此法,不愧聖門之儒耳。)
(第十四回 文華殿六才並試 絲綸閣四女均潛)
114**時間: 地點:
(話說王彥所薦二才子,著江寧府學送入京師,至禮部投文。)
(禮部尚書陳德謀接了文書並奏章,即批聽候奏議。)
(回文江寧府學,即與二子轉到公館去訖。)
(庭瑞所薦張村二子,命長沙府學送進京城,亦至禮部投文,禮部一概收了文書
(,也令他聽候回文。)
115**時間: 地點:
(明日,帝陛殿。)
庭 瑞:(禮部出班奏曰)今有江南學臣薦二少年才子進京,乃湖南撫臣之子,一名秉乾
,一名秉剛,有表章奏聞。湖南學臣亦有表文,薦二子來京,姓張氏,一名敬威
,一名顯威。俱在朝門候旨。
庭 瑞:(帝看了表章,喜曰)兩學臣如此為朕訪才,真賢臣也。
昆 山:(遂批)五日內候朕親臨文華殿面試,可暫著四子寓於絲綸閣中。
(禮部領旨出朝,遂請四子寓於絲遂綸閣。)
(即發回文,令江寧、長沙兩訓導回省。)
(當日旨意一下,四子皆打點考試。)
116**時間: 地點:
(卻說敬威兄弟見了菊英,似乎面善,又不好認得。)
(菊英認得敬威兄弟,乃將自己男裝及秀英之事告之,又囑其切勿泄漏。)
(敬威點頭會意,乃密將庭瑞之意告菊英,菊英吁嗟不已。)
117**時間: 地點:
(卻說帝女璧玉與秦王女金鸞,在宮中總是題詩作賦。)
(今聞江南、湖南兩處學臣薦了四個才子來京,帝批五日內親試。)
璧 玉:(璧玉與金鸞私語曰)去歲父王欲招榜眼為駙馬不遂。今薦來四子,其中必有吾
姐妹緣人矣。
金 鸞:何不假扮書生與四子共試,勝彼則可以揚名,不勝亦無人知覺。
璧 玉:此言甚善。
(商量既定往告母后。)
(后從之,乃暗使人知會學臣李勃。)
(即使二女假扮書生,先到李勃處投下。)
(璧玉遂取名朱璧,金鸞亦取名朱鸞。)
(李勃領皇后密旨,亦修了薦賢表章,薦二子入禮部。)
(禮部亦請二子寓於絲綸閣,遂將李勃表章申奏。)
(帝在宮時,皇后已將此事奏明。)
(今禮部來奏,已先會意,亦批考期並試。)
(及至考期,先賜六子七品冠帶。)
(然後帝御文華殿,滿朝文武朝參畢,分班俟候。)
(帝乃傳旨,選六子上殿。)
(俯伏金階,帝命平身。)
(賜坐於殿上,各賜文房四寶。)
(即欽點三個題目,使六子作文。)
(帝命大學士孫建庭監場,其文武大臣供在殿前俟候。)
(未及一個時辰,六子作文俱畢。)
(太監入宮,請帝陞坐。)
(六子俯伏,各呈上文字三篇於御案前。)
(太監接上,命六子平身,六於遂皆退入文班中。)
(帝將文字細看。)
璧 玉:(看畢,以文示諸文臣曰)朕閱此卷,頗覺快絕。卿等可細評之,以辨高下。
(文臣領旨,簇擁殿前,各看一卷,莫不驚異。)
(又各將看了的易換來看,愈加稱奇。)
乃 嘆:六卷皆天才,更無可亞者,臣等何敢安評。
璧 玉:(帝大喜曰)誠如是,學臣所薦皆有眼力矣。
璧 玉:(乃復選六子上殿)朕觀卿等皆當世奇才。今命卿等各賦詩一首,務在舉筆成文
,看卿口氣以辨高下。
(六子遂俯伏該題。)
(帝乃用大龍箋一張掛於殿上,御筆書題曰:月中丹桂,不限韻。)
(又賜筆一枝,墨一池,列於殿上。)
(五子推遜,菊英、秀英假謙一番,遂執筆題於龍箋之上,一揮而就。)
(詩曰:
( 跳出龍門入鳳池,今朝闕下論高低。)
(月中應有長春桂,臣折高頭第一枝。)
(題罷,後書:臣楊秉乾應制。)
(遂交筆與敬威。)
(敬威題曰:
( 泮水由來透鳳池,鳳池應有上天梯。)
(月中丹桂連根拔,不許他人折半枝。)
(後書:臣張敬威應制。)
(菊英題曰:
( 書生舉步上瑤臺,自負文章八斗才。)
(昨夜天庭門未閉,被臣和月掇將來。)
(後書:臣楊秉剛應制。)
(顯威題曰:
( 寒窗十載對燈前,此日鰲頭臣佔先。)
(欲向蟾宮拔桂樹,也須待月到天邊。)
(後書:張顯威應制。)
(璧玉題曰:
( 外來桂客且從容,月裡豈無折桂翁。)
(任爾能施公遠法,明皇未必到蟾宮。)
(後書:臣朱壁應制。)
(金鸞詩曰:
( 諸君何必苦爭榮,百鳥先飛遜大鵬。)
(縱有英雄空用力,安然丹桂在蟾官。)
(後書:臣朱鸞應命。)
(六子題罷,兩班文武無不喝采。)
(帝大悅,遂皆欽點為翰林。)
(六子謝恩而出。)
(帘退朝,各官皆微。)
118**時間: 地點:
(明日,帝又臨朝。)
璧 玉:(禮部尚書出班奏曰)學臣李勃所薦二才子,於陛下考試後便不見了。臣使人尋
訪,竟無蹤跡。祇得奏聞,伏乞聖裁。
乃 嘆:(帝曰)所薦才子,尚未授之以任。欲去便去,朕何阻焉。
(禮部乃退。)
(原來璧玉與金鸞,於御前考後,即入宮中去了,帝所以隨口答應。)
119**時間: 地點:
(當時帝又宣秉乾、秉剛上殿。)
(秀英與菊英聞宣,即趨上金殿,俯伏聽諭。)
秀 英:(帝謂秀曰)卿兄弟少年英杰,朕深愛惜。均有公冶、南容之風。朕正宮之女,
與卿年貌相當,才德可配。願招卿為郡馬,朕弟秦王女,亦有貞靜之德,願招卿
弟為駙馬。卿意以為如何?
(秀英與菊英聞言大驚,忙叩頭奏曰)
秀 英:蒙陛下恩諭,本當遵旨。但婚姻之事,必待父母之命。雖虞舜不告而娶,猶不免
後人有言,況臣下乎。伏望陛下體臣愚衷。
菊 英:(帝笑曰)卿何愚也,君與父孰尊?
秀 英:君則尊,父則親。
菊 英:(帝曰)卿既欲待父命,朕即傳諭卿父,以全卿等尊親之念也。
(遂於御案上寫了聖諭。)
(即命大學士孫建庭,賚往湖南議婚。)
120**時間: 地點:
(當時秀與菊祇得叩頭謝恩。)
(帝乃還宮,百官退朝。)
(秀與菊轉到絲綸閣時,急得魂不附體。)
(敬威兄弟聞知就理,亦皆著急。)
敬 威:今聖旨賚往湖南令尊處去。令尊畏罪,定然奏明真情,小姐將置身於何地?
菊 英:(顯威曰)事急矣,為今之計,不走何待。今家兄現任湖南學憲,原與小姐有盟
。不如逃回湖南,暫寓舍下。使人通知學憲,自然可解此厄。
秀 英:此言甚善。
(遂與菊英換了書生衣巾,帶了盤費,辭了敬威兄弟,私自出了絲綸閣。)
(且喜無人看見,於路直出京城,往湖南而來。)
(水陸跋涉,在路五十餘天,方到湖南。)
(遂投張村而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