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三一  至  第二四〇

231**時間: 地點:
回顧左:(須臾甦醒,自歎曰)吾不能復生矣!
    (隨召等諸人,及弟孫權,至臥榻前,囑付曰)
張 昭:天下方亂,以吳越之眾,三江之固,大可有為。子布等幸善相吾弟。
孫 權:(乃取印綬與孫權曰)若舉江東之眾,決機於兩陣之間,與天下爭衡,卿不如我
    ﹔舉賢任能,使各盡力以保江東,我不如卿。卿宜念父兄創業之艱難,善自圖之
    !
    (權大哭,拜受印綬。)
權 大:(策告母曰)兒天年已盡,不能奉慈母。今將印綬付弟,望母朝夕訓之。父兄舊
    人,慎勿輕怠。
哭 拜:(母哭曰)恐汝弟年幼,不能任大事,當復如何?
孫 策:弟才勝兒十倍,足當大任。倘內事不決,可問張昭﹔外事不決,可問周瑜。══
    恨周瑜不在此,不得面囑之也!
哭 拜:(又喚諸弟囑曰)吾死之後,汝等並輔仲謀。宗族中敢有生異心者,眾共誅之。
    骨肉為逆,不得入祖墳安葬。
    (諸弟泣受命。)
二夫人:(又喚妻喬謂曰)吾與汝不幸中途相分,汝須孝養尊姑。早晚汝妹入見,可囑其
    轉致周郎,盡心輔佐吾弟,休負我平日相知之雅。
    (言訖,瞑目而逝。)
    (年止二十六歲。)
    (孫策既死,孫權哭倒於床前。)
張 昭:此非將軍哭時也。宜一面治喪事,一面理軍國大事。
    (權乃收淚。)
    (張昭令孫靜理會喪事,請孫權出堂,受眾文武謁賀。)
    (孫權生得方頤大口,碧眼紫髯。)
    (昔漢使劉琬入吳,見孫家諸昆仲,因語人曰)
孫 權:吾遍觀孫氏兄弟,雖各才氣秀達,然皆祿祚不終。惟仲謀形貌奇偉,骨格非常,
    乃大貴之表,又享高壽,眾皆不及也。
    
    
232**時間: 地點:
    (且說當時孫權承孫策遺命,掌江東之事。)
    (經理未定,人報周瑜自巴丘提兵回吳。)
孫 權:公瑾已回,吾無憂矣。
    (原來周瑜守禦巴丘,聞知孫策中箭被傷,因此回來問候﹔將至吳郡,聞策已亡
    (,故星夜來奔喪。)
    (當下周瑜哭拜於孫策靈柩之前,吳太夫人出,以遺囑之語告瑜。)
拜伏於:(瑜)敢不效犬馬之力,繼之以死。
    (少頃,孫權入。)
    (拜見畢,權曰)
周 瑜:願公無忘先兄遺命。
孫 權:(瑜頓首曰)願以肝腦塗地,報知己之恩。
孫 權:今承父兄之業,將何策以守之?
周 瑜:自古『得人者昌,失人者亡』。為今之計,須求高明遠見之人為輔,然後江東可
    定也。
孫 權:先兄遺言,內事託子布,外事全賴公瑾。
周 瑜:子布賢達之士,足當大任。瑜不才,恐負倚託之重,願薦一人以輔將軍。
    (權問何人。)
周 瑜:姓魯,名肅,字子敬。臨淮東川人也。此人胸懷韜略,腹隱機謀。早年喪父,事
    母至孝。其家極富,嘗散財以濟貧乏。瑜為居巢長之時,將數百人過臨淮,因乏
    糧,聞魯肅家有兩囷米,各三千斛,因往求助。肅即指一囷相贈,其慷慨如此。
    平生好擊劍騎射,寓居曲阿。祖母亡,還葬東城。其友劉子揚欲約彼往巢湖投鄭
    寶,肅尚躊躇未往。今主公可速召之。
    (權大喜,即命周瑜往聘。)
    (瑜奉命親往,見肅敘禮畢,具道孫權相慕之意。)
魯 肅:近劉子揚約某往巢湖,某將就之。
周 瑜:昔馬援對光武云:『當今之世,非但君擇臣,臣亦擇君。』今吾孫將軍親賢禮士
    ,納奇錄異,世所罕有。足下不須他計,只同我往投東吳為是。
    (肅從其言,遂同周瑜來見孫權。)
    (權甚敬之,與之談論,終日不倦。)
    
    
233**時間: 地點:
    (一日,眾官皆散,權留魯肅共飲,至晚同榻抵足而臥。)
    (夜半,權問肅曰)
眾 官:方今漢室傾危,四方紛擾,孤承父兄餘業,思為桓、文之事,君將何以教我?
魯 肅:昔漢高祖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,以項羽為害也。今之曹操可比項羽,將軍何由得
    為桓、文乎?肅竊料漢室不可復興,曹操不可卒除。為將軍計,惟有鼎足江東以
    觀天下之釁。今乘北方多務,剿除黃祖,進伐劉表,竟長江所極而據守之,然後
    建號帝王,以圖天下,此高祖之業也。
    (權聞言大喜,披衣起謝﹔次日,厚贈魯肅,并將衣服幃帳等物,賜肅之母。)
    (肅又薦一人見孫權。)
    (此人博學多才,事母至孝。)
    (覆姓諸葛名瑾,字子瑜。)
    (琅琊南陽人也。)
    (權拜之為上賓。)
    (瑾勸權勿通袁紹,且順曹操,然後乘便圖之。)
    (權依言,乃遣陳震回,以書絕袁紹。)
    
    
234**時間: 地點:
    (卻說曹操聞孫策已死,欲起兵下江南。)
曹 操:(侍御史張紘諫曰)乘人之喪而伐之,既非義舉﹔若其不克,棄好成讎。不如因
    而善遇之。
    (操然其說,乃即奏封孫權為將軍,兼領會稽太守﹔即令張紘為會稽都尉,齎印
    (往江東。)
    (孫權大喜,又得張紘回吳,即命與張昭同理政事。)
    (張紘又薦一人於孫權。)
    (此人姓顧,名雍,字元嘆。)
    (乃中郎蔡邕之徒。)
    (其為人少言語,不飲酒,嚴厲正大。)
    (權以為丞,行太守事。)
    (自是孫權威震江東,深得民心。)
    
    
235**時間: 地點:
袁 紹:(且說陳震回見具說)孫策已亡,孫權繼立。曹操封之為將軍,結為外應矣。
    (袁紹大怒,遂起冀、青、幽、并等處人馬七十餘萬,復來攻取許昌。)
    (正是:江南兵革方休息,冀北干戈又復興。)
    (未知勝負如何,且聽下文分解。)
    (第三十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)
    
    
236**時間: 地點:
    (卻說袁紹興兵,望官渡進發。)
    (夏侯惇發書告急。)
    (曹操起軍七萬,前往迎敵,留荀彧守許都。)
    (紹兵臨發,田豐從獄中諫曰)
上 書:今且宜靜守以待天時,不可妄興大兵。恐有不利。
袁 紹:(逢紀譖曰)主公興仁義之師,田豐何得出此不祥之語?
    (紹因怒,欲斬田豐。)
    (眾官告免。)
眾 官:(紹恨曰)待吾破了曹操,明正其罪!
    (遂催軍進發。)
    (旌旗遍野,刀劍如林。)
    (行至陽武,下定寨柵。)
沮 授:我軍雖眾,而猛勇不及彼軍﹔彼軍雖精,而糧草不如我軍。彼軍無糧,利在急戰
    ﹔我軍有糧,宜且緩守。若能曠以日月,則彼軍不戰自敗矣。
袁 紹:田豐慢我軍心,吾回日必斬之,汝安敢又如此!
    (叱左右將沮授鎖禁軍中。)
回顧左:(又道)待我破曹之後,與田豐一體治罪!
    (於是下令,將大軍七十萬,東西南北,周圍安營,連絡九十餘里。)
    (細作探知虛實,報至官渡。)
    (曹軍新到,聞之皆懼。)
    (曹操與眾謀士商議。)
荀 攸:紹軍雖多,不足懼也。我軍俱精銳之士,無不一以當十。但利在急戰。若遷延日
    月,糧草不敷,事可憂矣。
曹 操:所言正合吾意。
    (遂傳令軍將鼓譟而進。)
    (紹軍來迎,兩邊排成陣勢。)
    (審配撥弩手一萬,伏於兩翼﹔弓箭手五千,伏於門旗內﹔約炮響齊發。)
    (三通鼓罷,袁紹金盔金甲,錦袍玉帶,立馬陣前。)
    (左右排列著張郃、高覽、韓猛、淳于瓊等諸將。)
    (旌旗節鉞,甚是嚴整。)
    (曹陣上門旗開處,曹操出馬。)
    (許褚、張遼、徐晃、李典等,各持兵器,前後擁衛。)
曹 操:(以鞭指袁紹曰)吾於天子之前,保奏你為大將軍,今何故謀反?
袁 紹:汝託名漢相,實為漢賊!罪惡彌天,甚於莽、卓,乃反誣人造反耶!
曹 操:吾今奉詔討汝!
袁 紹:吾奉衣帶詔討賊!
    (操怒,使張遼出戰。)
    (張郃躍馬來迎。)
    (二將鬥了四五十合,不分勝負。)
    (曹操見了,暗暗稱奇。)
    (許褚揮刀縱馬,直出助戰。)
    (高覽挺鎗接住。)
    (四員將捉對兒廝殺。)
    (曹操令夏侯惇、曹洪,各引三千軍,齊衝彼陣。)
    (審配見曹軍來衝陣,便令放起號炮:兩下萬弩並發,中軍內弓箭手一齊擁出陣
    (前亂射。)
    (曹軍如何抵敵,望南急走。)
    (袁紹驅兵掩殺,曹軍大敗,盡退至官渡。)
    (袁紹移軍逼近官渡下寨。)
審 配:今可撥兵十萬守官渡,就曹操寨前筑起土山,令軍人下視寨中放箭。操若棄此而
    去,吾得此隘口,許昌可破矣。
    (紹從之,於各寨內選精壯軍人,用鐵鍬土擔,齊來曹操寨邊,壘土成山。)
    (曹營內見袁軍堆築土山,欲待出去衝突,被審配弓弩手當住咽喉要路,不能前
    (進。)
    (十日之內,筑成土山五十餘座,上立高櫓,分撥弓弩手於其上射箭。)
    (曹軍大懼,皆頂著遮箭牌守禦。)
    (土山上一聲梆子響處,箭下如雨。)
    (曹軍皆蒙楯伏地,袁軍吶喊而笑。)
    (曹操見軍慌亂,集眾謀士問計。)
劉 曄:(進曰)可作發石車以破之。
    (操令曄進車式,連夜造發石車數百乘,分布營牆內,正對著土山上雲梯。)
    (候弓箭手射箭時,營內一齊拽動石車,炮石飛空,往上亂打。)
    (人無躲處,弓箭手死者無數。)
    (袁軍皆號其車為「霹靂車」。)
    (由是袁軍不敢登高射箭。)
    (審配又獻一計:令軍人用鐵鍬暗打地道,直透曹營內,號為「掘子軍」。)
    (曹兵望見袁軍於山後掘土坑,報知曹操。)
    (操又問計於劉曄。)
劉 曄:此袁軍不能攻明而攻暗,發掘伏道,欲從地下透營而入耳。
曹 操:何以禦之?
劉 曄:可遶營掘長塹,則彼伏道無用也。
    (操連夜差軍掘塹。)
    (袁軍掘伏道到塹邊,果不能入,空費軍力。)
    
    
237**時間: 地點:
    (卻說曹操守官渡,自八月起,至九月終,軍力漸乏,糧草不繼,意欲棄官渡退
    (回許昌﹔遲疑未決,乃作書遣人赴許昌問荀彧。)
    (彧以書報之。)
    (書略曰:
    (    承尊命使決進退之疑:愚以袁紹悉眾聚於官渡,欲與明公決勝負,公
    (以至弱當至強,若不能制,必為所乘﹔是天下之大機也。)
    (紹軍雖眾,而不能用﹔以公之神武明哲,何向而不濟?今軍實雖少,未若楚、
    (漢在滎陽、成皋間也。)
    (公今畫地而守,扼其喉而使不能進,情見勢竭,必將有變。)
    (此用奇之時,斷不可失。)
    (惟明公裁察焉。)
    (曹操得書大喜,令將士效力死守。)
    (紹軍約退三十餘里,操遣將出營巡哨。)
    (有徐晃部將史渙獲得袁軍細作,解見徐晃。)
    (晃問其軍中虛實。)
徐 晃:(答曰)早晚大將韓猛運糧至軍前接濟,先令我等探路。
    (徐晃便將此事報知曹操。)
荀 攸:韓猛匹夫之勇耳﹔若遣一人引輕騎數千,從半路擊之,斷其糧草,紹軍自亂。
曹 操:誰人可往?
荀 攸:即遣徐晃可也。
    (操遂差徐晃將帶史渙并所部兵先出,後使張遼、許褚引兵救應。)
    (當夜韓猛押糧車數千輛,解赴紹寨。)
    (正走之間,山谷內徐晃、史渙引軍截住去路,韓猛飛馬來戰。)
    (徐晃接住廝殺,史渙便殺散人夫,放火焚燒糧車。)
    (韓猛抵當不住,撥回馬走。)
    (徐晃催軍燒盡輜重。)
    (袁紹軍中,望見西北上火起,正驚疑間,報來)
敗 軍:糧草被劫。
    (紹急遣張郃、高覽,去截大路,正遇徐晃燒糧而回。)
    (恰欲交鋒,背後張遼、許褚軍到。)
    (兩下夾攻,殺散袁軍,四將合兵一處,回官渡寨中。)
    (曹操大喜,重加賞勞﹔又分軍於寨前結營,為犄角之勢。)
    
    
238**時間: 地點:
    (卻說韓猛敗軍還營,紹大怒,欲斬韓猛,眾官勸免。)
審 配:行軍以糧食為重,不可不用心隄防。烏巢乃屯糧之處,必得重兵守之。
袁 紹:吾籌策已定,汝可回鄴都監督糧草,休教缺乏。
    (審配領命而去。)
    (袁紹遣大將淳于瓊,部領督將睦元進,韓莒子,呂威璜,趙叡等,引二萬人馬
    (,守烏巢。)
    (那淳于瓊性剛好酒,軍士多畏之﹔既至烏巢,終日與諸將聚飲。)
    
    
239**時間: 地點:
    (且說曹操軍糧告竭,急發使往許昌教荀彧作速措辦糧草,星夜解赴軍前接濟。
    ()
    (使者齎書而往﹔行不上三十里,被袁軍捉住,縛見謀士許攸。)
    (那許攸字子遠,少時曾與曹操為友,此時卻在袁紹處為謀士。)
    (當下搜得所齎曹操催糧書信,逕來見紹曰)
使 者:曹操屯軍官渡,與我相持已久,許昌必空虛﹔若分一軍星夜掩襲許昌,則許昌可
    拔,而曹操可擒也。今操糧草已盡,正可乘此機會,兩路擊之。
袁 紹:曹操詭計極多,此書乃誘敵之計也。
荀 攸:今若不取,後將反受其害。
    (正話間,忽有使者自鄴郡來,呈上審配書。)
    (書中先說運糧事,後言許攸在冀州時,嘗濫受民間財物﹔且縱令子姪輩多科稅
    (錢糧入己,今已收其子姪下獄矣。)
書 中:(紹見書大怒曰)濫行匹夫,尚有面目於吾前獻計耶!汝與曹操有舊,想今亦受
    他財賄,為他作奸細,啜賺吾軍耳。本當斬首,今權且寄頭在項!可速退出,今
    後不許相見!
    (許攸出,歎曰)
仰 天:忠言逆耳,豎子不足與謀!吾子姪已遭審配之害,吾何顏復見冀州之人乎!
    (遂欲拔劍自刎。)
回顧左:(奪劍勸曰)公何輕生至此?袁紹不納直言,後必為曹操所擒。公既與曹公有舊
    ,何不棄暗投明?
    (只這兩句言語,點醒許攸﹔於是許攸逕投曹操。)
    
    
240**時間: 地點:
    (卻說許攸暗步出營,逕投曹寨,伏路軍人拏住。)
荀 攸:我是曹丞相故友,快與我通報,說南陽許攸來見。
    (軍士忙報入寨中。)
    (時操方解衣歇息,聞說許攸私奔到寨,大喜,不及穿履,跣足出迎。)
    (遙見許攸,撫掌歡笑,攜手共入,操先拜於地。)
拜伏於:(攸慌扶起曰)公乃漢相,吾乃布衣,何謙恭如此?
曹 操:公乃操故友,豈敢以名爵相上下乎?
荀 攸:某不能擇主,屈身袁紹,言不聽,計不從,今特棄之來見故人。願賜收錄。
曹 操:子遠肯來,吾事濟矣。願即教我以破紹之計。
荀 攸:吾曾教袁紹以輕騎乘虛襲許都,首尾相攻。
曹 操:(驚曰)若袁紹用子言,吾事敗矣。
荀 攸:公今軍糧尚有幾何?
操 大:可支一年。
荀 攸:恐未必。
操 大:有半年耳。
操 大:(攸拂袖而起,趨步出帳曰)吾以誠相投,而公見欺如是,豈吾所望哉!
荀 攸:(操挽留曰)子遠勿嗔,尚容實訴。軍中糧實可支三月耳。
荀 攸:世人皆言孟德奸雄,今果然也。
操 大:(操亦笑曰)豈不聞兵不厭詐?
附 耳:(遂低言曰)軍中止有此月之糧。
操 大:(攸大聲曰)休瞞我,糧已盡矣!
附 耳:(操愕然曰)何以知之?
操 大:(攸乃出操與荀彧之書以示之曰)此書何人所寫?
附 耳:(操驚問曰)何處得之?
    (攸以獲使之事相告。)
附 耳:(操執其手曰)子遠既念舊交而來,願即有以教我。
荀 攸:明公以孤軍抗大敵,而不求急勝之方,此取死之道也。攸有一策,不過三日,使
    袁紹百萬之眾,不戰自破。明公還肯聽否?
操 大:願聞良策。
荀 攸:袁紹軍糧輜重,盡積烏巢,今撥淳于瓊守把。瓊嗜酒無備﹔公可選精兵詐稱袁將
    蔣奇領兵到彼護糧,乘間燒其糧草輜重,則紹軍不三日將自亂矣。
    (操大喜,重待許攸,留於寨中。)
    (次日,操自選馬步軍士五千,準備往烏巢劫糧。)
張 遼:袁紹屯糧之所,安得無備?丞相未可輕往。恐許攸有詐。
操 大:不然。許攸此來,天敗袁紹。今吾軍糧不給,難以久持﹔若不用許攸之計,是坐
    而待困也。彼若有詐,安肯留我寨中?且吾亦欲劫寨久矣。今劫糧之舉,計在必
    行。君請勿疑。
張 遼:亦須防袁紹乘虛來襲。
操 大:吾已籌之熟矣。
    (便教荀攸、賈詡、曹洪同許攸守大寨,夏侯惇、夏侯淵領一軍伏於左,曹仁、
    (李典領一軍伏於右,以備不虞。)
    (教張遼、許褚在前,徐晃、于禁在後,操自引諸將居中﹔共五千人馬,打著袁
    (軍旗號,軍士皆束草負薪,人銜枚,馬勒口,黃昏時分,望烏巢進發。)
    (是夜星光滿天。)
    
    

返回 開放文學

訪問統計